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陈 波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必须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要从政治大局出发去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统筹把握乡村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利益“最大公约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与乡村社会治理有机融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阐释好、贯彻落实好,不断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二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创设党建联盟,延伸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社会治理的“党建链”。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考察学习、调查研究等,不断提高村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开展党员亮身份行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分片联系党员和农民群众,运用好民主恳谈会、协商对话会等形式,听民声、问民计、访民情,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体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中来。

完善多元共治机制。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利益更加多元,需要畅通和规范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对治理主体进行“多元融合”,拓展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纵深度,实现治理效能最优化。一是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各级各方面力量整合机制、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基层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对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各方面内容进行充分协商和酝酿,提升农村群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推进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二是完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创办实体、领办合作社、订单管理、股份合作、流转聘用、租赁经营、服务带动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有效统筹村集体利益、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以及“两企三新”的经济效益,实现抱团发展,调动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打造“三治”结合体系。自治、法治和德治,三者互为基础、相互补充,是完善乡村治理方式,增强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以自治激发动力。以扩大和保障农民权利为核心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运用“小院议事厅”“板凳民主”等方式方法,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二是坚持以法治强基固本。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宪法法律入脑入心,引导农村群众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加强乡村社会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民警”等制度落地,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三是坚持以德治化风成俗。通过建立文化主题公园、文化礼堂等道德阵地,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教家风、村规民约有效结合,引导村民破陋习、倡新风。

推动数字乡村治理。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数字科技对解决乡村治理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助推器”。一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数字化素养。加强对农村“两委”班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等的数字意识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二是推动乡村社会数字化治理平台建设。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工作的“互联网+党建”新载体新路数,推动基层党建、政务服务、村务管理等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借助乡村数字治理手段,建设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前瞻性。三是加快乡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互联网的接入能力,解决网络信号问题,加快推进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为村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且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体验。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农村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

--> 2024-12-03 2 2 甘肃日报 c196269.html 1 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