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瑜慧
近日,第十届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在深圳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正式落下帷幕,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音乐家协会组织创排的原创作品音乐会受邀参加闭幕式演出。
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户外古典音乐盛事,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今年恰逢十周年庆典。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音乐家协会组织创作的展示祁连山地区历史文化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梦回祁连》(作曲:徐鲤)、《祁连山》(作曲:丁晓军、康建东、左霞)及以“花儿”为题材创作的交响乐作品《“花儿”舞曲》(作曲:盛鸿斌)在此次音乐节成功奏响。同时,由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马向华带来的民乐与交响融合的《鹊桥仙》及由著名作曲家姚峰改编、福田星辉合唱团演唱的三首甘肃陇东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经典曲目也精彩亮相,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交响+民乐”的视听盛宴,为音乐节画上圆满的句号。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景焕执棒,兰州交响乐团演出,现场观众反响热烈。笔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观众的热情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对当下甘肃音乐创作的现状与未来有了一些思考。
甘肃音乐文化积淀深厚
追根溯源,甘肃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七年中,甘肃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以创新陇剧音乐的新歌剧《向阳川》(包学良、庄壮、刘尚仁曲),交响作品《花儿组曲》(庄壮曲),民族管弦乐曲《秦香莲》(呼延天助、彭修文曲)、《陇上行》(韩中才曲)、《闹灯》(梅加林、呼延天助曲),板胡协奏曲《沸腾的社火》(庄壮曲),轻音乐《果园舞曲》(呼延天助曲),歌曲《唱着歌儿去放羊》(杨培鑫曲,荣获全国歌曲评奖二等奖,是我省最早获得全国性大奖的作品)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文艺创作增添了光彩,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新时期以来,甘肃音乐创作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新局面,一批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敦煌古乐》(席臻贯解译)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交响乐《母亲》(薛文彦曲)、《跳弦》(薛文彦曲)、《和谐》(薛文彦曲)、《社火》(王学诗曲,荣获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创作奖)等;歌曲《小雨沙沙》(许竞词,王天荣曲)、《口弦轻轻吹》(华杰词曲)、《捉蚂蚱》(华杰词曲)等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歌曲奖;《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邵永强词,尚德义曲)、《大漠之夜》(邵永强词,尚德义曲)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丝路花雨》(韩中才、焦凯、呼延天助作曲)荣获“20世纪华人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张千一、张小平曲)获得“文华奖”并入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甘肃音乐工作者在新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努力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坚定不移地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立足甘肃,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从丝绸之路,从敦煌,从甘肃多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求个性化的艺术创新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新时期甘肃音乐创作的又一个高峰。
近些年甘肃原创音乐在全国各大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如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裕固族题材的合唱作品《天鹅琴》、表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南梁颂》,以及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歌剧院联袂创作演出的《“两弹一星”组歌》等。
《天鹅琴》全曲通过8个乐章讲述一位牧羊少年与天鹅仙女忠贞凄美的爱情故事,颂扬了裕固儿女勇敢勤劳的坚强性格,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有评论认为,在由8个篇章组成的《南梁颂》中,作曲家张千一发挥其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的深厚功力,从西北民间音乐宝库中“博观约取”,选取了《高楼万丈平地起》《边区十唱》《绣金匾》《东方红》《五更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方面运用作曲技术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在带来全新的听觉审美体验的同时,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达成共情;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取经典民歌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服务于作品整体的艺术构思。
在观看完《“两弹一星”组歌》演出后,有观众谈及感受时说:“这是对‘两弹一星’精神最好的凝练和升华,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深情动人,在学唱中不知不觉地感动着自豪着。”
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这不仅给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为甘肃音乐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甘肃音乐文化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甘肃音乐创作前景广阔
甘肃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与现实都表明,甘肃音乐创作有其独特的地域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能力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例如薛文彦就是甘肃第一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交响作品音乐会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表现在所选取题材的多样性,也体现在音调的丰富性与所运用的作曲技法的技术含量。1994年2月24日的《光明日报》报道:“一位大西北人,携带三部交响乐,闯入严肃音乐的殿堂北京音乐厅。新年伊始,甘肃音乐家薛文彦以罕见的气势,在首都乐坛引起了震动……”充分证明了甘肃作曲家有能力驾驭大型交响作品的创作。历史的境遇有时如此相同,以《梦回祁连山》为代表的三部交响作品又响彻深圳的夜空,甘肃音乐创作前景广阔。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首先,甘肃音乐工作者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极具浓郁地域风情与艳丽民族色彩的音乐作品表现甘肃独特的地域特点、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和甘肃人民的精神风貌。纵观甘肃音乐创作的历史,每个阶段的创作都与甘肃的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甘肃声乐作品的创作不仅有突出西部特色的《黄河边的尕娃娃》《黄河边的唢呐声》《祁连月》等;也有表现火热现实生活的《祖国多大家多大》《大漠之夜》《裕固草原换新天》等;同时也有表现军旅生活的《通向哨所的小路》与儿童生活的《小雨沙沙》等。甘肃声乐作品创作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甘肃多民族民间音乐丰盈的文化含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为甘肃文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肥沃的养分,也是新时代甘肃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次,甘肃音乐工作者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敏锐饱满的创作热情和丰富充沛的艺术激情投身艺术实践。回顾历史,甘肃的敦煌、丝路、多民族主题的音乐作品也一直延绵不断,从《丝路花雨》到《大梦敦煌》,从《敦煌古乐》到《祁连山》《梦回祁连》,从《大漠之夜》《祁连月》到《天鹅琴》,甘肃的音乐家们也一直在音乐创新创造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开拓,积极探索。“舞剧《丝路花雨》多次走出国门,足迹遍布法国、意大利、日本、泰国、朝鲜等国家。《西凉乐舞》赴美国演出。《夏王悲歌》《原野》莅临宝岛台湾。‘太平鼓舞’风靡东南亚。以敦煌艺术为基本特色的甘肃杂技更是多次深入到欧、非、亚、澳等大洲,掀起了一阵阵喝彩声和趋之若鹜的热闹景象。”这些成果都证实了这种艺术发展思路的优势与机遇,同时也对当代的音乐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继续深化和弘扬这一优势,展现甘肃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提高甘肃当代音乐创作的国际文化交流,是今后努力践行的方向。
从历史自信到文化自信,描画了甘肃音乐创作的发展轨迹,赋予甘肃音乐创作以生命力和艺术特色。
甘肃音乐创作要扬长避短,从甘肃的文化沃土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音乐创作理论和音乐作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展现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壮阔征途和时代特色。
(本文系“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以跨界融合合唱剧《天鹅琴》为例”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ZZ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