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东泽
在风雨与阳光交织的守护路上,总有一群人默默奉献,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石明海,他的身影总是挺立如松、他的声音总是温暖如春。
那一天,奔走在救援前线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时任积石山县大河家派出所副所长的石明海正在所里值班。他急忙跑到院子里,打开警车的警灯,与其他值班民辅警一起出门救人。
石明海回忆说:“当时派出所门口的街道已经堵塞,从梦中惊醒的人们不知所措地从房间里跑出来。”
“路上危险,去广场!”路边建筑随时有可能脱落碎片,石明海一边喊着让大家前往附近的广场避险,一边指挥民辅警开展救援。
石明海听到有人被压的消息,立刻和同事赶往现场,从倒塌的房屋下救出了一位老人,并迅速送往医院接受救治。得益于及时援助,老人的身体并无大碍。
地震发生后,石明海在辖区内10个村子和1个社区不间断巡逻,抢险救灾、疏导交通、安抚情绪……直到两天后才再次回到所里。
“当时余震不断,派出所办公楼墙也开裂了,我们只能偶尔在车上休息一会。”石明海说,救援间歇他才想起给家人报个平安,而回家已是震后10天的事了。
随着救援工作结束,灾后安置成为石明海的工作重点。
安抚群众情绪、有序发放物资、劝说在危房中不愿离开的村民到集中安置点……由于人熟、地熟、情况熟,石明海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全力投身灾区秩序维护、安全隐患排查、道路保通保畅等各项工作,与增援的救援人员一同搭建帐篷、发放救灾物资。
石明海说,他干的都是一些小事。但在村民眼里,都是让他们温暖过冬的大事。
抗震救灾期间,石明海带领民辅警抢救出5名被困群众,疏散安置受灾群众800多人,组织搭建救灾帐篷100多顶,接收、搬运、分发救灾物资2万余件,化解群众矛盾80多起,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00余处。
这一年,助力重建情暖人心
春暖花开之际,各受灾地区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今年5月底,石明海从大河家派出所调至刘集派出所。他初心不改,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
来到刘集派出所后,石明海先把辖区范围内每一个村、每一个安置点都走了一遍,“摸清情况,之后的工作才好开展。”
在一次巡逻中石明海了解到,一位老人不愿交回地震时下发的帐篷,和工作人员起了矛盾。
“这顶帐篷是当时应急用的,你现在房子建好了不用住帐篷了,我们收回去发给需要的人。”经过石明海耐心的交流,老人交回了帐篷。之后,老人又拉着他聊了会家长里短,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入夜后,石明海和刘集派出所辅警李玉龙一同来到新建的延碧河社区入户走访。
石明海敲了敲门,走进村民姬学录家。
看到姬学录家还在装修,石明海问起了装修的进度和花费,提醒他们注意装修中的用电安全,人离开后要检查好各类开关。
姬学录说,他们遇到棘手的事都愿意找民警解决,石明海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和气,常能看到他处理各种事情的身影。
离开姬学录家后,石明海继续在小区内走走看看,遇到装修工人,特地上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十九年,不变的是热爱
谈及为何成为警察,石明海说:“当时退伍回来后,想继续守护万家平安。”
步入警察岗位后,一腔热血的石明海遇到的是入户走访、矛盾调解、信息登记等事务。“当时啥都不懂,跟着一个老前辈学习,看他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学他化解纠纷时的交流方法。”
多看、多学,这是石明海提升自己能力的做法,而现如今,他把这四个字教给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2023年,21岁的徐鹏来到大河家派出所,成为一名辅警,也成为了石明海的徒弟。
同石明海当年一样,徐鹏跟在石明海身后,多看、多学,在一件件基层小事中积累经验,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与老百姓沟通是门大学问,刚开始出警不理解,后来逐渐知道要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徐鹏说。
石明海说:“真心、耐心、责任心,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以心换心。”
李生良是大河家派出所门口一间店铺的经营者,他说,地震发生后店铺后墙开了一个大洞,前门也关不上。“石所长看到后过来安慰我不用担心,让我去安全的地方,店铺他们照看着。”
一段时间后,李生良才开始修缮店铺,“这期间我的店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李生良说,石明海尽职尽责、平易近人,周围的群众和他都很熟悉。“他闲时就会来我们店里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有时候停水了他就直接让我们到派出所去接水。”
底数清、情况明,辖区基本情况一口清,石明海的心中始终记着一本账,上面记录着辖区的平安和谐、群众的安危冷暖。
从警19年,石明海在4个派出所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无论身在何处,他对警察这一职业的热爱、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的热爱、对这片土地上群众的热爱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