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亮点不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全省上下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笃定实干,坚定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做好新时代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始终牢记嘱托,自觉强化“上游责任”的政治担当,准确把握甘肃作为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的功能定位,立足水情,聚焦重点,狠抓落实,扎实做好“水文章”,为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黄河甘肃段样本”。
坚持系统治理 抓好生态保护修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我省承担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如今的甘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沿兰州黄河风情线一路向前,健身步道干净整洁、市民悠闲漫步,黄河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南北两山与沿岸景观融为一体。兰州小青山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
定西安定区,天水秦州区,平凉泾川县、庄浪县,白银会宁县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我省强化生物多样性群落维护,开展增殖放流,2023年在黄河流域9个市州自然水域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295万尾,有效恢复了水生生物资源;
……
近年来,全省以黄河保护法为根本遵循,科学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护山保水、治湖扩林、护草固沙等措施,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土地、湿地、森林、草原等修复治理面积近170万亩。
同时,全面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将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管理、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等新时期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全部纳入《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以法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落实。
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全口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新修梯田502万亩,新建淤地坝249座,除险加固淤地坝258座,水土保持率达到69.29%。
坚持“四水四定”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我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落实“节水优先”方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重点领域深度节水控水、激发节水市场活力等方面提出25条具体措施。
聚焦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不断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共完成45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占流域内县区总数的75%;2023年,全省用水总量115.8亿立方米,连续多年控制在120.9亿立方米以内,其中,黄河流域用水总量36.54亿立方米,控制在用水指标范围内。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持续优化,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
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已成为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乃至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2023年我省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9年下降30%、5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9年的0.5807提升至0.5894。
目前,黄河流域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及规模以上非农取水口实现在线监测计量全覆盖。黄河干流、洮河、渭河、泾河、北洛河等跨省河流国家已批复水量分配方案,庄浪河等跨市州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打造了黄河流域生态节水典范。
科技赋能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以建设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奋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
2018年全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搭建起党政同责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五级河湖长体系。黄河流域1.64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行守河护河“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巡河、治河、护河“三位一体”责任。
聚焦工作短板,积极开展河湖视频监控建设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结合,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防御”转变,助力打通河湖监管“最后一公里”。
“河道视频监控系统大大弥补了人工巡河的不足,全面实现了‘人防+技防’‘线上+线下’全覆盖和全天候实时监控河道巡检双模式,为河道管理信息化逐步转化为数字化以及打造智慧水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陈孝伟说。
建立全流域河湖环境治理与司法保护协作协同新机制,提升全省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组织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
2019年以来,推动解决黄河流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1448个,兰州黄河趸船、白银富聚码头等一大批“硬骨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美丽幸福河湖建设76条(段、个),其中河流69条(段)、湖泊7个;建设河流总长度1006.43公里、湖泊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
提升防御能力 弘扬黄河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调控体系。坚持干支流统防统治,推进干流重点河段、险工险段治理,保障重要堤防水库和基础设施安全。
我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四预”措施,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黄河流域灾害防御工作整体平稳。
黄河干流重点河段治理基本完成,沿线城市等重点区域达到防洪标准,保护了沿黄4个市州、15个县区、317万人、53万亩耕地(草地)免受洪水侵袭。
兰州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洪水,相应洪峰流量每秒达到6500立方米,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在黄河流域实施10条江河主要支流、150条中小河流和28条重点山洪沟道治理,累计治理河长2198公里,黄河流域1至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达到89.7%,较2019年提升了3.7个百分点。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近年来,我省以水利工程为依托,采取“工程+文化”等形式,巧妙融合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不断推动水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28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1处,创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被水利部命名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8个。刘家峡黄河文化博物馆、景电博物馆、嘉峪关市水利博物馆等一批水文化研究展示场馆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