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服务地方发展回眸

兰州新区宝武碳业10万吨负极材料和石墨化装置生产线。

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

王晓 李贵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总行党委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与甘肃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深深植根于甘肃这片沃土,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强化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立足基础设施银行核心职能,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一个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善于创新的大行形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逐“绿”而行

聚焦“国之大者”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今年以来,累计发放145亿元贷款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沿河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上半年,国开行甘肃省分行融资支持的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正式对外开放。“污水处理厂+水生态科普公园”的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参观。该污水处理厂就像在黄河岸边“植入”地下箱体,通过先进的深度处理技术,将水和细菌、微生物、悬浮物等杂质彻底分离,使污水达到城市再生水标准。该行看准该项目巨大的生态价值,持续提供信贷资金保障项目,保障项目如期建成,以金融活水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垃圾焚烧现场等同于漫天的浓烟、刺鼻的臭味。如今,走进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该厂采用先进的组合烟气净化工艺,垃圾焚烧后烟气排放达到欧盟2000排放标准,实现了垃圾发电的清洁生产、达标排放。这一项目由国开行甘肃省分行提供“量体裁衣”式金融服务。源源不断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到得及时、用得安心,为保卫沿河地区碧水蓝天绿地提供金融保障。

近年来,我省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全社会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今年,国开行甘肃省分行作为唯一金融机构与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等24部门联合发布了《甘肃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将固体废物治理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和信息化监管等手段,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兰州高新区果蔬废弃物处理项目是该行落实固体废物“三化”处理原则的成果之一。该项目每天可处理果蔬废弃物2000吨,有效解决兰州高原夏菜交易中心及周边果蔬废弃物污染问题,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双碳”

围绕“省之要者”助力加快绿色转型

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立足省情实际,将做好绿色金融服务作为服务“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57亿元贷款支持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助力我省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迈进。

在庆阳黄土塬上,一台台发电风机、一片片光伏电板构成了一幅壮美的“风光”产业画卷。这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陇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建成投产100万千瓦容量,剩余500万千瓦计划年内全面建成,标志着甘肃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驶向了“快车道”。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国开行甘肃省分行提供多种贷款产品,并通过利率优惠、减免收费等举措,帮助客户降低财务成本,助力革命老区高效发展新能源产业。

瓜州县境内的常乐电厂,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调峰火电厂,已建成4台100万千瓦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保障祁韶直流输电工程“风光火”打捆外送电量突破了1700亿千瓦时,经济、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充分运用能源保供等政策,为其提供长期限、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助力河西地区能源产业实现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碳捕集技术商业应用及减缓、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逐渐成为低碳领域新的热点。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紧跟国家气候投融资导向,积极参与金融模式创新,支持的黄河干流生态廊道道路贯通工程成功入选兰州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该项目能够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助力完善兰州白银都市圈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此外,该行第一时间向华能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及示范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该项目建成后,将捕集火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油田采油区的驱油剂,将二氧化碳“上天为害”转变为“入地为宝”,实现煤电低碳超净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向“新”出发

立足“我之所能”服务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立足主责主业,密切与各级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沟通协作,全力推动制造业信贷稳增长。该行参加全省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现场推进会,并在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成果发布及专题推介会上作专题发言。今年,该行已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48亿元。

在白银集团铜冶炼厂中心集控室里,一捆捆阴极铜经智能铜库自动运输、打捆、打码、入库,再被无人行车抓取到物流车辆上运往全国各地。这种场景如今在白银集团厂区比比皆是。今年,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向白银智能铜工厂项目发放了首笔信息基础设施贷款,推动其数字化和实业融合,服务“老工业基地”更快更好发展新动能。

兰州新区以建设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引进落地宝武碳业10万吨负极材料和石墨化装置生产线。国开行甘肃省分行迅速对接其生产线建设资金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效率,适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差异化信贷政策,实现高效合规发放贷款,保障项目如期建成,让金融“及时雨”助力科创产业发展。如今,该项目首条负极材料生产线已全面投产,生产的负极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和工业储能等领域,填补了我省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空白。

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积极服务省属企业“走出去”。今年以来,该行加强与省发改委对接协作,积极推介落实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持续推动“一带一路”专项贷款工具发挥效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民生为“大”

牢记“ 民之所盼”不断拓展普惠深度

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始终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切实增强金融服务人民群众需求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心之所向。今年以来,国开行甘肃省分行持续加大对“三大工程”支持力度,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宣介金融支持政策和系统内成功案例经验,与地方政府搭建多层级、常态化、高效率沟通机制,配合做好统筹谋划,协助申报项目、完善方案,实现全省首笔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贷款在兰州市落地,为答好强省会“民生答卷”注入了新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好水”和“良田”。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累计为引洮供水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提供了超16亿元资金支持。目前,正在结合开发性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酒泉模式”经验,积极探索开展引洮供水配套高标准农田灌溉工程相关融资工作,争取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助学贷款是开发性金融保障教育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国开行甘肃省分行持续对接服务积石山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能用尽用”助学贷款惠民政策,为灾区1.2万人次学生免除助学贷款利息、办理本金延期,并为220名受灾严重学生代偿本息103万元。目前,该行专班人马持续定期对接灾区恢复重建融资需求,随时准备好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提供金融保障。

风正一帆悬,奋进正当时。今后,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将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认真落实金融深化改革任务,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2024-09-28 ——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服务地方发展回眸 2 2 甘肃日报 c185678.html 1 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