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鹏 连振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黄河文化是劳动人民在认识、利用、治理黄河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是一个蕴含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社会生活习俗等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性的文化共同体。我们要大力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内涵,以厚重的黄河文化涵养文化自信。
弘扬黄河文化,前提是要守护好黄河文化的根脉。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基本价值追求。弘扬黄河文化,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增强弘扬黄河文化的行动自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全面推动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
弘扬黄河文化,关键是要把握好黄河文化的魂脉。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黄河文化的魂脉,饱含革故鼎新的红色基因,融汇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巨大变迁,具体地历史地聚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弘扬黄河文化,关键就在于坚持“两个结合”,把握好黄河文化的魂脉,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释放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和实践力量。
弘扬黄河文化,重点是要通联好黄河文化的动脉。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贵在行动,关键在协同。首先,行动才是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从提出构想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其次,协同才有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游中游下游要协同,地下地表地上要协同,治水治污治产要协同,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弘扬黄河文化,根本是要涵养好黄河文化的命脉。要培植黄河文化的命脉,根本在于以“造福人民”为尺度,做出经得起时间、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一要改善生态存量,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二要提升绿色增量,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三要强化治水质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要扩充发展容量,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把大协同作为关键举措,以守护根脉、把正魂脉、畅通动脉、涵养命脉为基本思路,以改善生态存量、提升绿色增量、强化治水质量、扩充发展容量为重要内容,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不断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分别为兰州城市学院、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