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

长城脚下的眷恋

张 乐

夏夜清爽,群星灿烂。星光下的旷野一片静谧。远山,戈壁,都已沉沉睡去,唯有一道城墙,从夜的深处缓缓走来,又从容消隐在夜的更深处,仿佛是从遥远的历史时空伸过来的一段手臂。干燥、凉爽的夜风吹过,吹来戈壁独有的旷古无垠、漫无边际的气息。

风从城门洞吹过,吹向城外边墙脚下的一块空地。空地上,数十座傍晚刚刚搭建起的户外帐篷内,透着影影绰绰的微光,隐隐传来阵阵说笑声。一座高耸的古烽燧,仿佛是他们最忠实的卫士。年轻人的精力真是旺盛,他们刚刚结束了白天二十多公里的徒步越野,此刻仍然睡意全无,兴奋地交流着白天的见闻、感悟。

记不清从哪一年起,每年夏天,总有几支徒步队伍,来到沧桑古朴的硖口城外,在这里安营扎寨,徒步研学。他们沿着蜿蜒起伏的汉明长城,一路走戈壁、越绿洲、穿村镇,捡拾沿途的垃圾,向游客和当地村民宣讲保护长城知识。东西纵横山丹全境的长城,为他们的徒步提供了最佳的穿越场地。每一堵墙体,每一座烽燧,每一道壕堑,都吸引着他们驻足、感叹、发思古之幽情。在长城沿线,我还常常遇到一些孤独的徒步者,有退休老人,有年轻学子,他们肩挎背包,手拄拐杖,表情坚毅,目光灼灼,沿着长城,走向远方。

这道古老的城墙被乡亲们称之为边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文物部门在边墙沿线竖立起一块块保护标识碑;90年代,山丹县长城陈列馆在新河驿建起,东来西往的游客纷纷驻足于此,了解汉明长城,感悟边塞风情,山丹“露天长城博物馆”的美称,不胫而走。同时,沿长城各村镇,也都有了文物部门聘请的业余文管员。2009年,《山丹县长城保护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这是全省第一部由县级政府出台的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从那时起,徒步长城已形成一股热潮,常有风餐露宿的背包客,沿着长城踽踽独行。

朋友老陈,因着年轻时在新河长城边一段短暂的经历,竟与山丹长城结下不解之缘。二十余年前,他辞职来到长城边,过起自发保护研究长城的日子。多年来,他跑遍了汉明长城沿线的山川沟壑,拍摄了大量风景绝美的照片,并撰写出版了数本关于山丹长城和西北地理风情的书籍,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山丹长城。老陈的长城岁月,寂寞而充实。在他的小院,我经常会和许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长城爱好者不期而遇。

明长城山丹县段于2020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山丹汉明长城“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被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三园、三段”之一。现已完成的硖口至新河驿段建设,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巡查步道随着长城在旷野中蜿蜒匍匐,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长城;数字化智能导览标识,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时尚的体验;而荒野中的几座仿古驿站补给点,则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烈日之下,长空浩荡,茅店朔风,古韵悠悠,胡马阵阵嘶鸣,骆驼悠然踱步。历经战火淬炼的古长城,赶上了好时代。

一年四季,常有来自邻近市县学校的学生,来到硖口城外,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研学旅行,朋友老陈则为他们义务宣讲。孩子们一路好奇地赞叹着、讨论着、吵闹着,争抢着捡拾长城两边的垃圾。待经过数小时徒步,回到起点,一张张稚嫩朝气的脸庞上,闪动着疲惫而兴奋的汗珠。

长城文化,在这里得到最为直观的赓续和传承;长城故事,在这里得到更为生动的讲述和宣扬。

夕阳下,长城如巨龙般蜿蜒盘绕,攀上龙首山顶的一片金色霞光里。又有几顶帐篷,在硖口城外的露营地搭起。

--> 2024-08-13 【我和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 2 2 甘肃日报 c176477.html 1 长城脚下的眷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