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

牛春娥:论文写在乡间 技术助农增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今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牛春娥从事畜牧科技工作的第34个年头。34年间,她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将理论与技术付诸生产实践,帮助群众通过发展羊产业增收致富。

甘肃很多地方都有适宜养羊的自然条件和养羊的传统。不过,给羊喂什么更富有营养?让羊住哪里更科学?怎么养才能让羊健康不生病?如何提升养殖效益?这些都是需要养羊户重视的问题。

2018年,牛春娥来到庆阳市环县曲子镇西沟村调研和指导羊产业发展。环县素来有种草养羊的传统,可眼前的场景让她很快就看出了问题所在:羊群圈舍不标准,吃的不是科学配比的饲草料,品种不同、大小不一的羊混在一起饲养。缺少产业规划和技术支撑,影响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经过调研、召集群众开会,牛春娥和团队提出了当地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项技术问题。怎么解决?牛春娥决定先找一户养殖户作为示范。西沟村村支书一家自告奋勇,率先开展试点。改圈舍、测草料、调配方、引良种……在技术示范过程中,牛春娥发现当地群众养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营养配制和加工饲草料的观念,家里有啥就给羊喂啥,导致羊群营养跟不上、容易生病。

经过全方位调研和多方研讨,牛春娥根据当地实际调配方、改工艺,花了近3个月时间,完成第一批母羊全混合发酵日粮加工。经过权威机构检测,质量安全指标全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两个月的试喂后,试验羊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由于喂养方便,村民还给料包起了个形象的称呼——“羊方便面”。

解决了饲喂的问题,牛春娥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养殖效率。

“一是育种,二是育肥。”牛春娥告诉记者,团队创新运用“社育户繁”良种选育扩繁、“三级二元”高效杂交、“直线育肥”优质肥羔生产等技术模式,羊羔日增重增长的同时出栏周期缩短,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养殖户的收入也随之增长。

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村民们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切切实实尝到了农业技术的“甜头”,养羊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牛春娥。

“去年5月,环县曲子镇镇长打电话给我,说有个合作社有几只羊状况不佳,让我赶紧去看看。”牛春娥和兽医团队走进合作社,查看草料库、了解圈舍消毒和饲喂情况、对羊只进行仔细检查……随着一项项工作逐步进行,牛春娥和团队找到了羊只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是近期合作社个别圈舍的消毒驱虫、饲草料加工、饲喂方式等不符合科学养殖管理要求。

找到原因后,牛春娥和兽医联合调整草料配方,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指导合作社按方案饲喂、消毒和治疗用药。

一周后,牛春娥到合作社查看,喂羊的大爷高兴地告诉她,几只羊的状况开始好转。半个月后再次来到合作社,羊只基本都恢复正常。

牛春娥和团队用技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多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县模式”,包括标准化方式方法、28项关键技术等,在全县20个乡镇全面推广实施,有力助推了环县草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事畜牧科技工作30多年,牛春娥感受到最欣喜的变化就是基层群众对农业技术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大家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对技术的需求更大了,主动要技术、学技术的热情也更高了。与此同时,近几年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也让牛春娥更方便把技术传授给养殖户,“通过视频,我还指导过养殖户自己接生羊羔。”

让技术能够真正应用到产业上,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这让牛春娥深刻体会到畜牧科技专业的价值所在,也激励她更好地服务群众。

--> 2024-08-13 【我和我的祖国】 2 2 甘肃日报 c176452.html 1 牛春娥:论文写在乡间 技术助农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