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甘报情缘《甘肃日报》创刊75周年征文】

我的良师益友

漆寨芳

结缘于《甘肃日报》是我的福分,从新闻写作到文学作品的刊发,它敞开胸怀,为我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创作平台,使我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2000年11月2日,我的人物通讯《群众的“领头雁”》刊发在《甘肃日报》;之后,另一篇人物通讯《“神雕”韩吉昌》也见报。这两篇通讯的刊发对我鼓励极大,使我对写人物通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三年时间里有9篇人物通讯刊发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当时我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了兰州大学新闻学专业,想要系统地学习新闻写作。文化课课程全部取得合格证后,新闻写作实践要上交作品,我拿了厚厚一沓报纸去自考办上交,工作人员只选了《甘肃日报》刊发的两篇通讯,“这两篇就够了,分量重着呢”。

对于投稿,我总是以十分的热情,期盼着不到十分之一的收获。有些稿件会被退回来,附着编辑的亲笔退稿信。虽不能发表,但读到编辑信件时,我依然特别高兴,会从这些退稿信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得到鼓励。再后来就是铅印退稿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用电子邮箱投稿,投稿也方便多了。

2014年9月末的一天,下着雨,我沿着家乡的大南河逆行,来到了离村子五公里的铁索桥遗址。这里保存着一块石碑,立于清顺治戊子年(1648年),是为这座铁索桥的建成而立的。面对这块石碑,那一颗颗刀刻的方块文字就如河面跳荡的粼波,涌动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血潮。身边的这条河,别看她柔情碧波,温顺流畅,但她是从西秦岭北坡中渗出,承载着两岸的沧桑盛衰。在飒飒秋雨中,我心情难以平静,思绪在过去和今天中来回穿梭,就有了散文《索桥淋雨》。完稿后,我尝试着投给《甘肃日报》,让我惊喜的是,稿件很快就见报了,成为我在《甘肃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散文,这对我鼓励很大。从那时起到今年3月22日刊出的《青绿沿安》,我在《甘肃日报》发表了数篇散文。

成长之路上,《甘肃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如今我已退休,《甘肃日报》依然是我每天必须翻阅的报纸。

--> 2024-07-23 【甘报情缘《甘肃日报》创刊75周年征文】 2 2 甘肃日报 c172143.html 1 我的良师益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