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甘版图书】

流淌在文字里的乡土元素

肖进雄

小满节气这天,校园里的槐花肆意绽放,淡雅的馨香四处弥漫。也是在这天,我欣喜地收到闫锁田从古秦州寄来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散文诗歌集《且行且歌》,两种不同韵味的香气瞬间充盈着我的感官,着实令人陶醉不已。

《且行且歌》遴选收录了闫锁田130余篇(首)散文和诗歌,按内容主旨分为“柳笛短调”“云游四方”“人生况味”“教苑履痕”“记忆镜像”五个篇章,记录了作者以故乡为基、与亲邻为伴、视旅游如歌、举善真为灯的往事感喟。或人或景,亦山亦水,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恰如作者《后记》中所说,“把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写成零零星星的文章。”

打开该书细品,乡愁记忆、民俗礼仪、农事活动……一股脑儿的乡土元素从字里行间倏然滑落。如果说,作者笔下的文章是一首首生活赞歌的话,那么这些乡土元素便是其中最扣心弦的音符。在《老家社火》中,作者满目含情娓娓道来,“社火仿佛是燃烧在老家春节的一炉炭火,也是老家光阴里我童年的一本书,温暖着我的童年,滋润着乡亲们清淡的生活。”

闫锁田是一位忠于家乡、守于故土的歌者,乡村景色、田野山林、池塘小路、民舍建筑等都是他笔下美的源泉。“那些沾满泥土味的什物器具里,生长着我们浓浓的乡愁,它们像一面光彩照人的镜子,更像红红的一团火……”(《在老山,酌饮一段老去的时光》)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在家乡的土地上绽放灿烂的花朵”。(《韵味》)山脚茶摊、远去油坊、老城墙、老山村、老石匠、令家泉……这些渐行渐远的记忆,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他赋予这些乡土元素以生命以灵动以情感。作者的家乡在甘肃秦安,历史厚重。作者置身其中,亲历变迁并以文字载述,是他最为乐意之事。他在《时光里的影子》中说道,“在我的写作生涯中,聚焦最多的是我的故乡……所有的亲情、乡情、人情和感情都沉淀在这里,根便深深地扎在这片贫瘠且生动的地上。”

闫锁田是一个内心丰盈情感细腻之人。诗人雪潇在该书序言里评述道:“我常常觉得,锁田先生的那些散文,是他生活的锦上之花,更是他心灵的雪中送炭。”他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驾驭,对情节的把握,都是有备而来有感而发,这与他熟悉的乡土元素密不可分。在《剜苜蓿》中他真情道白:“从小在乡村长大,大半生与土地相依为命,所以童年的许多过往总是铭刻在心,且定格为清晰亲切的故乡记忆。”是啊,故乡的山川河流、民俗风情来不得半点矫揉粉饰,家乡的亲情友情、人情世故更来不得半点无病呻吟。

闫锁田的一些散文诗情真意切语言优美。如《为伞而歌》中,他把伞写成了一个“风雨雕琢的母亲形象”“喜欢在烈日炎炎和大雨滂沱的季节挺身而出”。在《老人与音乐》中,他把老人比喻成“来自偏僻山村的一张古色古香的琴,岁月之弦已老旧……用土生土长的曲调咏唱苍凉悲壮的生命之歌。”一些散文的语言似诗句优美精辟,譬如“故乡好像一只河里游动的船”等,几乎每篇文章中都有妙语连珠,举不胜举。

闫锁田的诗文里,流淌着的是对故土、亲人和真善美的无限眷恋之情,他把那些看似抽象实则具象的乡土元素用文字串联起来,从小我折射出大我,赋予它们气质与灵性,如跳跃的音符演绎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赞歌。

(《且行且歌》,闫锁田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 2024-06-04 【甘版图书】 2 2 甘肃日报 c162619.html 1 流淌在文字里的乡土元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