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实现“四个转变” 打造“绿色标尺”

——我省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

空中俯瞰华亭梯田。 苏军军

初夏时节的甘南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 王得榜

位于庆城县的甜永高速混合式互通立交。 王启宁

永靖县城北新村群众搬进新家园。 董永华

高台马尾湖水库成为候鸟乐园。 赵海

列车穿过山丹马场。 郝军

张燕 陈斯文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紧紧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行差异化保护、精准化管理,不断夯实高水平保护的生态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绿色新动能。

从被动受领任务向主动安排部署转变

2018年9月,省政府成立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面启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编制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2020年12月29日,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明确提出我省要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实施精细化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随后,全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具体方案,并陆续发布实施,一套覆盖全省的“1+5+15+N”四级清单管控体系由此形成,划定环境管控单元842个,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基本成型。

在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与省自然资源厅对接,共享省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岸线规划编制中积极与省水利厅对接,针对岸线范围、功能分区及管控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保证全省河流岸线生态环境准入的一致性;与省交通厅开展全省已建和拟建路网规划矢量图、划定成果的衔接,进而服务路网建设选线。

临夏州在编制《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过程中,通过优化厂房、道路、能源供应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各项构筑物布局,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要求主动融入园区规划中,构建了有序、科学、合理、环保的园区空间布局。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控转变

为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省生态环境厅依托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了“三线一单”信息系统,并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上线,开放平台接口供省市县三级查询,对每个管控单元的环境保护要求,实现一键登录、一键查询。通过系统开展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前期选址研判,建立起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控,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源头防控。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5000余个建设项目及相关规划的“三线一单”符合性查询分析,提前告知企业项目存在的制约性问题或指导优化调整选址布局,有效服务企业规避早期决策风险,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控的转变,更好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酒泉市生态环境局提前介入红沙梁至明水煤炭铁路专用线项目,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优化选线选址,保障项目依法依规落地。通过优化调整,项目选线不涉及各类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红线,原11处涉及一般生态空间的取弃土场优化合并至9处,大幅缩减和降低了临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从解决当前问题向着眼长远发展转变

2023年,我省依据“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最新成果及新修订的产业园区规划,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十四五”环境质量目标、“十四五”规划最新要求及各要素管控新规,对一般生态空间、环境要素管控分区和管控单元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同时,依据用地属性、斑块数量等情况,优化调整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充分论证调整的可行性,支持有关重大项目、重大规划落地,形成既符合技术要求又具有甘肃区域特色的最新成果。

今年2月20日,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的通知》。本次动态更新后,全省842个环境管控单元优化调整为952个。其中,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由491个调整为557个,面积16.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08%;重点管控单元由263个调整为312个,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91%;一般管控单元由88个调整为83个,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2.01%。

通过动态更新,基本解决了企业选址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实现绿色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省范围内各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地域布局与各保护单元基本匹配,为地方引入产业项目提供了指引,也为绿色低碳发展留出了更多空间。

平凉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瞄准发展与环保双赢的目标,提前介入指导建设单位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优化选址、选线,确保建设单位不走弯路。同时,提高项目绿色门槛,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颜值”与“金色产值”共生共赢。

从服务保障发展向提升治理水平转变

目前,我省所有环境管控单元均按照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实施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提出了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等调控策略及导向性环境治理要求,并进行清单化管理。

对重点管控单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为重点,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对优先保护单元,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安全格局总体稳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迭部县将“三线一单”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目标,制定巩固提升对策措施,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按期达标或不降低。在优先保护单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防统治,确保白龙江干流及一级支流控制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重点管控单元,聚焦“工业、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全方位、全地域、全时段强化防治措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我省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以信息平台为支撑,为全省分区差异化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局部微观“一事一议”的被动管理到全域覆盖的主动管控转变,切实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目前,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已基本形成“四个一”——一张全要素的生态环境管理底图;一套多尺度、多要素、多类型的环境管控单元;一份多层级、多维度的结构化准入清单;一套成果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

今后,省生态环境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进一步完善问题导向、精准管控、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聚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与实施,通过建制度、优管理、促应用、强基础,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管好、用好。

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监管等领域开展应用专项研究,明确介入的环节、时段、路径、方式、深度,将管控成果作为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修复、防控环境风险以及监督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科学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定期组织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培训,熟练掌控“三线一单”应用系统,不定期面向相关部门系统宣讲“三线一单”成果,确保各级各部门对项目准入、管控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立跟踪评估机制,每年对各地“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情况定量评估,进一步压实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同时,开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方法优化研究,正确处理有效管控与经济发展、科学编制与落地可行、全面覆盖与重点突破三大关系,针对判定的环境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强化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准入清单对园区规划环评的指导作用,针对园区现存的产业布局、污染治理、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利用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培养熟练掌握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路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科技人才,稳定技术团队人员组成,改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三线一单”成果的实施、评估、更新调整、宣传培训、数据应用与维护等工作。

--> 2024-06-04 ——我省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 2 2 甘肃日报 c162595.html 1 实现“四个转变” 打造“绿色标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