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于强
我们在欣赏一件优美的书法作品时,经常会用“书卷气”这个词来赞誉。
古代藏书多作卷轴,故称书为书卷。书卷气也被称为“士气”“文人气”。它是书法作品透露出来的一种高雅清逸的气息,是书家通过读书而透悟、流露在书法作品中的意蕴和风度,是一种艺术风格、一种审美境界。
对于书卷气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书卷气是指说话、作文、写字、绘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即文化修养及文人品格、文人涵养等。清杨守敬说:“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逸绝伦者也。”狭义的书卷气是指书画作品中一种静穆娴雅、耐人寻味的感染力,表现为气、神、韵、趣等诸种情致。
书卷气是宋、明以来书法鉴赏和批评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准。只有书卷气浓厚的作品才能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有笔墨神韵而具书卷气者,其传必远。清何绍基有诗云:“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
书卷气是学富的体现。要提升书法作品的书卷气,唯有读书。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写出来的字大不相同。作为书法爱好者,读书要多读一些文学艺术方面的书,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要学会用格律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用来作为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力避成为“文抄公”。此外,还应重视相关艺术的学习,如绘画、篆刻、音乐、舞蹈、戏曲等,善于从中借鉴。
古人将学识和书法形象地比喻为“水”和“船”的关系,水涨则船高。宋代苏东坡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庭坚也说,“人胸中久不用古文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也”。宋人之所以提倡书卷气,是因为从宋代开始,文人士大夫们无不把趋雅避俗作为一种审美理想。读书,可养人之气质,即养人之正气、静气、雅气、文气和大气。读书多的人,自然意气平和、睿智豁达、目光高远。学以养书,书法作品自然雅而不俗。
书卷气也是人格的体现。古人以物喻怀,如梅品孤高,水仙清洁,兰菊幽贞,松柏劲挺,翠竹虚心。具有书卷气的作品,可以折射出作者多方面的信息。古代经典作品如《兰亭序》《祭侄文稿》等,每一处都彰显中国文人墨客的高尚品格和人文精神。因此,要使作品具有书卷气,在追求学富的同时,更要求品高。清代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笔墨虽出于手而实根于心,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就不会有真正美的发现,也就很难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书法作品中的书卷气,是书法家思想境界、精神气质、知识学问、品德情操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自然流露。作为一名有志于书法创作者,要不断提高学养、涵养,讲品位、重艺德,努力创作出格调高雅、书卷气息浓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精品。
(摘自《江西日报》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