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 】

苹果红漫山

吕润霞

绫罗绸缎八团花,你家娃娃穿的啥呀么,表兄哥。

旁人家娃娃八团花,我娃芦花补褂褂呀,我的哥。

……

早年间,一首花儿唱出了静宁这一方土地上人们的艰辛。

斯地也奇,百姓勤敏。终于有一天,这些世代依赖着土地中的谷粒生存的人们,义无反顾地抡起了改土造田和兴修水利的农具,数年里硬是将那些荒坡陡屲改造成了排排行行的水平梯田……

生活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们。1982年,时为仁大公社的峡咀、小湾两社被开辟成为第一个种苹果的地方,一次性栽植了70亩苹果树。刚开始提起种苹果树的事,这两社的村民反对得炸了锅。派发的苗子,有些人白天在干部的督促下种的树苗,晚上又偷偷去拔掉;有些人只折了苗子的枝条插在地里……社长自己带头多种了六亩,等到挂果的时候,一共七亩的苹果一下子卖了六七千元。自此,从仁大出发,在至今四十多年的时间轴线上,由南向北,攻城略地,直到漫山遍野,铺排成百万亩苹果树的阵仗。

那些年里,有一群人为所有关乎苹果的事儿竭尽所能,一年到头在田间地头和果农一起苦干。春天,他们细致入微地指导果农配方施肥、疏花疏果、防治病虫害;夏天,他们手把手地教果农套袋、拉枝、修剪;秋天,他们一个果园一个果园察看,引导果农在最佳时期采摘,并教会他们如何妥善地收存果子;冬天,他们迎着酷寒逐村在现场为果农讲解示范果园管理技术。单单指导果农修剪果树,每人每年用坏的锯子就有二十多把,骑坏的自行车记不清数量,摩托车的行程记录动辄十来万公里……长年累月,果业技术人员个个皮肤黝黑深沉。果农们的心中对这些技术人员满怀情谊和感谢。有位果农曾叮嘱儿子说:“以后要是有园艺站的人来,一定要给他们吃最好的饭菜。”

静宁果农像养育孩子一般,一年四季尽心尽力照料着苹果树。初春,年味儿还未褪尽,他们已经开始料理园子了,为老果树刮粗翘皮,查腐烂病,松土整地,施肥覆膜。“五一”前后,采取人工方式协助苹果树授粉。疏花疏果更是累人,果农们相当于将所有园子里的花朵和幼果整理了一遍又一遍。六月初,给果子套袋,脖子上成天挂着沉甸甸的袋子,在梯子上爬上爬下,几万只果袋套完,腰椎和颈椎也累坏了。套袋之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剪枝。把突兀的冒枝剪掉,让阳光透进来,为果实长大上色作准备。

九月下旬,摘袋开始。从摘袋到摘果中间要一个月。果实褪下外层的牛皮纸保护衣,剩下一层薄薄的红油纸袋,十天左右,等果子们适应了外环境,需要摘第二层纸袋。摘袋再一次考验着果农的耐心和细心,他们把一个个从幼果就小心翼翼套上的果袋,又一个一个细心地取掉,露出白如水晶的裸果。阳光照耀下,果实的颜色每天都在变化。终于到了收获季,采摘时需要更小心翼翼并讲究技巧。苹果采摘下来,在现场紧张地分拣、套发泡网、装箱。有果商提前预订或当场看上的苹果,很快就在地头卖掉了。暂时卖不掉的,盖上牛皮纸、干草甚至棉被等保温,等价格合适时卖出。一些装箱的果子就进入气调库储藏,卖果的事情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三九寒冬,该是农人消闲的日子,而果农们已走进果园,踏着生涩的积雪,又开始了果树的越冬管理和修剪。一年365天,果园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果农们一直都在奔忙……

就这样,在岁月的淬炼中,百万亩苹果树硕果累累地站在了静宁的土地上,漫山红遍。昔日贫瘠的静宁,华丽转身成了苹果之乡,而百姓们越来越红火的日子,映得每个人的脸膛就像他们养育的红苹果一样,鲜亮而又甜美。

--> 2024-05-24 【我和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 】 2 2 甘肃日报 c160618.html 1 苹果红漫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