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强
初夏的陇南山青水绿、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共产党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即将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春华秋实。自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十年,是学校调整布局、转型发展、内涵提升、奋力升本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带领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升本工作为龙头,坚持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特色强校”之路,高质量完成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十年来,学校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委会学习170余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17次,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建成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制定学校“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多次在平安甘肃建设责任单位考评中获得“良好”等次。
同时,学校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校创建、质量创优工作和“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实现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以“对标争先”“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推进“质量党建”,学校电子商务学院教师党支部被省委教育工委命名为第二批高校“标杆院系”党支部。
此外,学校加强对优秀青年师生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发展师生党员2799名。修订完善《学院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选优配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切实提升基层组织效能,不断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形式,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100%。
良好的作风既是凝聚力、执行力,也是生产力、竞争力,是战胜各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根本保证。十年来,学校以“严”的主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进一步彰显。按照《关于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立监察专员办公室,配齐了纪检监察机构干部,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不断强化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认识,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不断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办学治校的能力。
坚守教育初心使命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十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探索形成学生工作“2243”创新提升计划和“123466”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被遴选为省级重点马院培育对象,获批甘肃省第二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深入挖掘陇南红色文化和红色校史等育人资源,成功入选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十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特别关注奖获得者王琛,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张军燕、袁军义、高婷,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张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赵武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金和泰、刘筱晓,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何金宗等一大批优秀学子。此外,在校生荣获国家奖学金72人次、省级三好学生217人、参军入伍439人,历届毕业生普通专升本录取率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年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8.96%。
十年来,学校先后获评“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并获批创建“全国文明校园”,荣获“全省节水型高校”称号,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和“甘肃省乡村振兴培训基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动力。学校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十年来,提拔科级干部85人次,副县级及以上干部35人次。先后选派32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选派408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同时,引进培养博士22人,引进硕士200人,专任教师从350人增至512人,新增高级职称100人。其中教授增至26人、副教授增至145人,聘请62名省内外高校知名专家为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学校先后获评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6项,有12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园丁奖”、省级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专家、省市领军人才、陇原之光人才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一、二等奖52项。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十年来,学校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点抓手,先后建成图书馆大楼、中心广场、机电实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智能温室以及四幢教师公寓、两幢学生公寓,改建升级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农林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等实验实训场所。建成陇南师专校史馆、陇南历史博物馆、陇南自然博物馆、陇南师专美术馆、陇南名家作品综合展室、陇南红色文化体验馆6个馆室。同时,升级校园信息化设施,购买多种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校园无纸化办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造校园供暖管网、开办教工食堂、争取项目改造老旧教工家属楼,不断提升师生生活质量。十年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校园占地面积突破千亩,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03.78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8574.42万元。
为充分发挥学校办学治校水平,学校党委发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会议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各个环节。同时,学校修订完善陇南师专章程,扎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内部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2019年,学校领导班子年度工作和党建工作分别被省委组织部和陇南市委考评为‘优秀’等次;2020年,学校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称号。”该校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
办学声誉持续提升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陇南师专根植陇南这片热土,坚持产教融合、校地共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新方位,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明确新坐标,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展现新作为,为陇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艳红表示。
学校依托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甘肃省高校陇南文史与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甘肃省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文史研究、电子商务、农林技术、旅游管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优势,在联合办学、继续教育、地方文化研究、社会咨询、文化交流、产业发展及农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十年来,完成各类工种技能鉴定约1.5万人,开展各类培训234期,4万余人受益。学校实施“甘肃省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陇南市万名教师培训工程”,累计培训教师1.7万余人,促进了省内幼儿园和陇南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升。
同时,学校累计选派3762名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开展支教行动,有力促进了当地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甘南州舟曲县、陇南市武都区23个教学点实施“互联网+”支教项目,解决了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艺术课程“开不出、开不好”问题。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在用好用活校内平台和载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大宣传”格局。学校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予以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启动升本工作十年来,学校学生规模增加52.52%、专任教师增加14.03%、占地面积增加97.41%、校舍建筑面积增加40.17%、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143.12%、纸质图书增加78.93%……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陇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更得益于学校干部师生的共同努力。
蓝图已展开,号角已吹响。该校党委书记张弢表示,陇南师专将继续扎根陇南,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时代使命,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深度融入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扎实开展“四强”行动,主动对接陇南市建设“三城五地”奋斗目标,聚焦“五个新陇南”要求,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进程中,谱写特色鲜明应用型师范学院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