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筱
马拉松运动热度不断升高,其健康话题也备受关注。跑者如何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减少病痛困扰?专家为“跑马”爱好者支招。
——膝盖痛、脚痛、腰痛……如何减少“跑马”之痛?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胡懿郃说,这些疼痛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保持跑步姿势,肌肉过度使用、过度拉伸,压力使筋膜、肌腱、软骨甚至骨质受到损伤。
减少这些疼痛,跑步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如合适的跑鞋、热身与拉伸、适度训练、强化核心肌群等。此外,跑步后可以通过休息与冰敷、适当按摩与理疗等帮助恢复。
——“跑马”适合年龄偏大、有基础病的人吗?
专家介绍,参加马拉松确实要警惕对身体潜在的负面影响,包括组织损伤与身体过度使用带来的伤害,如长时间跑步可能导致关节、骨骼和肌肉承受过度压力,引发应力性骨折、肌腱炎、滑膜炎等问题。
专家建议可以适度训练,每周增加跑步距离不超过10%;结合不同类型训练,适度休息,避免单一重复的运动模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实施主动恢复策略;同时还要重视身体信号,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或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跑马”意外事件受关注,哪些是“喊停”的重要信号?
尽管心脏猝死在马拉松比赛中不常见,但却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谢杰提出,在“跑马”途中应当关注几个重要信号,以预防可能的心脏问题和其他严重健康事件:
一是胸闷、胸痛。任何胸部不适,特别是压迫感、烧灼感或疼痛,都应视为心脏问题的警告信号,应立即停止跑步并寻求医疗帮助。
二是极度疲劳或虚弱。若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远超正常范围,且伴随冷汗、晕厥感,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三是呼吸困难、心跳异常、严重头痛、视力模糊、肌肉无力、协调障碍等,应引起重视。
专家特别提醒,在极端高温、低温或高湿度条件下跑步,尤其要留意身体反应,感到不适时及时停止。为了预防心脏猝死等意外发生,跑者在赛前应进行全面体检。
——赛后多久能恢复运动?谢杰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在赛后即时至3天的初始恢复阶段,以休息与散步、轻微拉伸等轻量活动为主。在第3至14天恢复性训练阶段,可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或轻松瑜伽等低冲击、低强度的交叉训练,促进肌肉恢复,避免高强度跑步。第14天后可以进入正常训练恢复阶段,根据个人感受和身体反应,逐渐增加跑步距离和强度,可以每两周增加一次长跑距离或强度,但增加幅度不宜超过10%。 (据新华社杭州5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