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虎 通讯员 王伟如 赵怀斌
楼房整齐排列,柏油路穿行而过,小区周边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就业工厂和公交车站等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就是东乡县达板镇拱北滩社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
搬进安置点的何国良说:“搬到达板镇后,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人就业、孩子上学都方便了。”
2022年至2026年,临夏州计划搬迁2.5万户12.3万人,是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主战场之一。两年多来,临夏州因地制宜、攻坚克难,已完成11992户搬迁任务,取得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的实效。
下好工作“一盘棋”
临夏州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州县两级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采取“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模式,形成四级联动、分片包干、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
如何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融入新家园?
临夏州摸清搬迁群众经济状况、住房现状、耕作条件、搬迁意愿、安置方式等情况,做到政策明、底数清、对象准、有协议、有认定。同时,通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一对一”入户、组织现场参观等方式宣传解读政策,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安全账、长远账,逐步实现了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
“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临夏州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王文荣介绍,临夏州把优质土地资源用于安置点建设,和政县三合镇、永靖县城北新村等平房安置群众1438户,广河县广通家园、康乐县蓝川福居、临夏县振兴嘉苑、东乡县达板石榴家苑等楼房安置群众10509户。
绘好建设“一张图”
临夏州紧盯建设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搬迁任务如期完成。
永靖县提前进行2024年集中安置点选址、规划调整、土地报批等工作,已确定7个新续建集中安置点。
临夏县2024年搬迁任务320户,已选房375户。在各项目现场公开“两单一表”,通过群众代表监督、第三方监督等方式,保障自建安置房质量。
和政县因地制宜制定了集中安置和楼房安置“两套方案”。1340户搬迁群众实现了“进城上楼”;三合、达浪、松鸣3个集中安置点都是两层小别墅,461户搬迁群众住上了“好房子”。
截至目前,临夏州累计投入13.49亿元,配建道路81.95公里,铺设电缆12.05万米,铺设给排水管网9.83万米,铺设供热、燃气管网4.82万米,污水处理设施7个,配套设立党群服务中心7个,配建学校24个、医院(卫生室)10个、文化广场16个。
“窗明几净的楼房、通达便利的交通、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太好了。”和政县御景苑楼房安置小区住户王福财说。
算好搬迁“一本账”
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如何保证群众搬出后基本生活有保障、长远发展有奔头?
临夏州推进拆旧复垦和土地增减挂钩交易工作,累计拆除旧房8947户,复垦复绿8336户,可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交易3728亩。扶持搬迁群众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和“五小”产业,投资2.84亿元配套建设种植园、养殖场等项目。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3973人次,搬迁群众就业10818人。
走进永靖县刘家峡城北新村,在黄芪加工工厂,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加工、分拣、打包、搬运黄芪饮片;在服饰生产车间,机器转动声不绝于耳,缝纫机飞快运转;在林果经济产业园区,林果专家手把手为管护员和种植户授课……
浇水、施肥、修枝……桃园内,65岁的村民吴凡寿正忙个不停。一年里,他有近10个月的时间在桃园打工,再加上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年收入七八万元。
近年来,城北新村大力发展蜜桃、葡萄、金银花等优势产业,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元,发放工资280万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红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