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之东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迈上新征程,为继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要守正笃实、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下工作。
强化政府立法,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制度化。一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要以《立法法》扩大设区的市和自治州政府立法权为契机,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实现政府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的同步并进。要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立法,不断健全地方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有力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二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要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基本原则,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立法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立法听证、民意调查机制。要不断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协调性,强化信息资源共享、联合调研论证、同步制定修改,统筹安排关联配套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要深入推进省际和省内区域协同立法,围绕公共治理、产业结构政策、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保等重要事项协调开展立法活动,为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制度支撑。三要提升精细立法水平。立法选题要精准,必须依托充分调研,精准预判立法活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运行状态,科学确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立法项目,努力使政府治理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立法内容要精良,必须聚焦立法需求、丰富立法形式,确保立法对象明确具体,条款规定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实质性诉求;立法表述要精练,必须珍视立法资源,严格遵循立法客观规律,牢牢抓住立法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力求立法文本结构简明、立法条款文字精练。
强化行政决策,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公信力。一要增强依法决策意识。要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决策,决策作出前应当听取合法性审查机构和专业人士意见,把是否遵守决策程序制度作为对政府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巡察和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开展考核督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确保决策内容合法合规。二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职能,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切实提升政府法律智囊团、人才库作用。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防范和杜绝任性用权,有效避免因决策失误产生矛盾纠纷、引发社会风险、造成重大损失。三要落实依法决策程序。要严格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功能,确保重大行政决策都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要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开制度,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应当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认真听取和反映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
强化行政执法,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执行力。一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有效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执法案卷规范化水平,统一规范全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大类执法行为基本文书。要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和告知制度,细化本地区各行政执法行为的裁量范围、种类、幅度等要素并对外公布,严禁行政机关内部会议纪要作为行政执法依据,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等程序性权利。二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的执法理念和实践,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通过减证“减法”、便民“加法”和信用“乘法”,依法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服务质效,促进诚信建设,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营造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和更加规范的执法环境。三要强化重点领域执法。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及时梳理并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巡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违法风险。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化、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规范化,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努力实现“办案一件、解决一片”的工作效果。
强化监督行政,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规范化。一要加强文件制定监管。要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协调监督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要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明确审核范围,统一审核标准,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二要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大力推进决策、执行、服务、管理和结果公开,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增进与公众互动交流,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能力和水平,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要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记录和追责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三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要积极规范运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公益诉讼等现行制度设计有效监督行政权力,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统筹协调、规范保障、督促指导作用。要大力整治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特别是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严格按照权责事项清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并重,做到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既要防止问责不力,也要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
作者为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