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银光集团:“小成果”撬动大效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 雯 通讯员 王安怡 魏力韬

“以前,由于没有专业工具,每次都需要3至4人花费一天时间才能完成抱夹小车轮的更换任务。”被同事称为“设备达人”的银光集团员工刘鸿伟介绍说,如今,使用他的“独门兵器”,该项维修任务只需1人用2个小时就能完成。

“独门兵器”是啥?

原来,在银光集团的PVC生产线上,光是大小轴承就有上千个,其中又以抱夹小车轮的更换最为棘手。

“我在一次设备维修时,发现对一种名为拔销器的工具进行改进后,可以大幅提高更换抱夹小车轮的维修效率。”刘鸿伟说,自己以拔销器作为蓝本,通过拆卸组装、绘图设计、车削焊接,最终打造出了一款小车轮更换的专用工具。

刘鸿伟的创新故事在银光集团并非个例。

近两年,银光集团的员工共设计制作了专用设备检维修工具10余种,其中5种工具正在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他们的创新成果,正是银光集团推行“五小”群众性职工创新活动的缩影。

“秉持‘创新就在身边、人人皆可创新’的理念,银光集团将‘五小’群众性职工活动与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共同推进,鼓励有思路、有办法、有能力的员工以解决身边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攻关。”银光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董时钊告诉记者。

聚焦一个问题、成立一支团队、完成一份报告、推广一批经验……按照“小而细、小而精、小而实”的工作要求,银光集团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岗位创新、班组创新,在以往“专家‘请进来’、员工‘走出去’”方式基础上,立足班组开展了导师带徒、内训师机制、“党员群众一帮一两促进”等活动,做到“面对面”帮扶、“手把手”指导,建立了“四个一”的创新工作模式。部分单位还将员工间的传授成果编辑形成了培训教材,全员推广、全员学习。

同时,银光集团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打造了赛马机制平台、党员创新工程平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平台、合理化建议平台、岗位练兵平台、劳动竞赛平台等六大集智创新平台,针对各平台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配套的奖惩政策,对创新成果进行等级评定,设立专项单位和个人奖励,充分激发员工在创新创效工作中的热情。

目前,银光集团成立了12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每年组织开展20余类劳动竞赛,鼓励全员积极投身创新创效任务。

一项项创新“小成果”,撬动了公司发展“大效益”。“2023年,银光集团完成工艺优化项目56项,获得授权专利38件,全员提交建议6.6万余条,实现节创3800余万元,奖励金额160余万元。”董时钊说。

--> 2024-02-27 2 2 甘肃日报 c143228.html 1 银光集团:“小成果”撬动大效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