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文明之花遍地开

——天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冬日,行走在龙城天水,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社区,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如今,天水市7个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4个实践所、2846个实践站、346个实践点(基地),已成为百姓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驿站”,48.5万名“志愿红”让“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成为了现实。

搭讲台:凝心铸魂强阵地

日前,清水县黄门镇小河社区,群众围坐一起,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旁的“书画下乡”条桌前,前来观看、领取对联的群众络绎不绝……

小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桃桃说,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用老百姓愿意参与的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才能成为凝聚群众向心力的“大课堂”。

同样在甘谷县八里湾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设的“朝阳讲堂”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在开展理论宣讲和业务培训的同时,利用志愿服务小分队,广泛开展助学支教、扶危帮困、文化惠民展演等活动,实现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互融互促、齐头并进。

“2023年,天水市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4.2万余场,受教育群众222.6万人次。”天水市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姚祎说。

建舞台:贴心服务亮底色

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清水县第四中学初三一班学生杨士豪满脸笑意地走出教室。“今天所学的内容,村里的志愿者老师已经帮我辅导过了,老师的提问我都能回答上,因此还受到了表扬。”杨士豪说。

杨士豪是清水县白驼镇林屲村人,自从村里实行志愿服务“传帮带”教学机制以来,杨士豪的学习一天比一天好。同村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上门或网络视频的方式结对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不仅缓解了家长的压力,还有效带动了村里尚文重教的良好风气。

林屲村只是天水市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天水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吸纳整合机关干部、乡土人才、先进模范、乡贤能人等人才力量,充实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理论宣讲、生态环保、助残帮困、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组建志愿服务队伍6715支,注册志愿者48万多人。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洁净家园’‘文明七进’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养老、育幼、帮困以及抢险救灾等问题,推出‘好婆婆好媳妇’‘一对一献爱心’‘四点半课堂’‘一米阳光’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空巢老人,全力打造‘爱心发屋’乡村全覆盖工程,为困难群众解决‘理头难’问题。”姚祎说,我们还结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组建了“大学生助学志愿服务队”;着眼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精心推出“文明实践集市”等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

筑平台:崇德向善促和谐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家里的自来水管冻破了。”“听说手机上能交医保了,可是我们不会用。”在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王家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反映着问题。

“我们开展‘围炉煮茶话新风’活动,将会议室座谈会搬到了火炉旁,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谈心,不仅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王家店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斌说。

在麦积区元龙镇井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里,村民南小凤一边兑换生活用品,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没想到通过打扫环境卫生、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文明行为攒积分,就能兑换到生活用品,真是太高兴了。

天水市各县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多元化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群众的文明行为进行量化,以文明积分形式兑换物质奖励,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做善事、行善举、自觉践行乡村文明行动。目前,天水市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有501个,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构建起了一个良性循环体系,善行得以传递,文明得以彰显,文明新风得以培育。

天水市还持续在弘扬传统美德、移风易俗上下功夫,全面倡导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 2024-02-06 ——天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2 2 甘肃日报 c140586.html 1 文明之花遍地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