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重推】

丝路的历史与文化交响曲

(《丝路上的悠远足音》,杨晓霭著,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凉州通途 杨再宏

张杰

提到丝绸之路,就绕不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在甘肃这片神秘的热土下,掩埋着无数历史传奇。兰州理工大学教授杨晓霭在新作《丝路上的悠远足音》中,挖掘甘肃省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用“人”的视角写出了一部“活”的丝路史话,是了解丝路、了解西部、了解甘肃的一部难得力作。

全书上下贯穿一个“活”字,为我们揭示了曾经活跃在这条古老通道上丰富的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杨晓霭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历史视野,将这条丝路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展现了丝路文化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商人的贸易活动,还是使臣的外交之旅,抑或将士的万里征程,都在书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呈现。

首先,从全书结构内容来看,杨晓霭按照商旅、使者、将士、官民等顺序将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这样的章节顺序,反映出作者对于丝路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丝绸之路理当是贸易上互通有无的“商人”一步步走出来的。贸易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糅合在一起,人们互相学习、互通有无,最终塑造了奇伟瑰丽的丝路文化。

在丝绸之路上,各方使节既是政府官员,又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汉唐盛世,丝绸之路是华夏由西北通向“外国”的大道,驿骑追逐,犹如闪亮的群星飘过天河。他们一启齿、一投足,意味着不同文化系统的开放与交流。“张骞凿空”是中原王朝向西域第一次派遣使臣,“西北国始通于汉”的双向交往正式开始。史书所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使者相望于道”,正是丝绸之路通畅繁忙的形象写照。

如果说商旅、使者、将士是“丝路”上的匆匆过客,而为了生存,随着朝廷一纸诏令而来的官民则是这片土地上的“守望者”。自“张骞凿空”与“河西四郡”设置,丝绸之路上移民的人流几乎从未中断过。苍凉动魄的游牧民歌,豪迈狂放的边陲诗赋,西域旋律的音乐舞蹈,均沿着“丝路”不断传播扩散。移民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

除了结构内容的匠心巧思外,该作品还通过对古代丝路风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追忆,透射出作者的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敬畏感。在本书中,作者用客观理智的笔触书写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尤其重视对日常的生活细节和民风民俗书写,让读者品味历史的厚重,感受千年丝路上人性的光辉。

其次,在书写笔法上,既具有文学的优美感,又充满史学的严谨性。书中既选取了许多罕见的研究成果和敦煌遗书文献,又对不少世人耳熟能详的歌谣诗句进行了深度解析。作者对文献的使用,可谓尽显“活法”“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另外,全书精选百余幅精美插图,包括历史文献影印、敦煌壁画、文物照片及丝路沿线自然风貌等,插图的位置与文字论述之间相得益彰,让读者享受文字魅力的同时,还能拥有对丝路文化风貌身临其境般的直观体验。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作者从文化史研究的角度,通过对这些交流和融合的深入描绘,揭示了丝路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具有了更加宏阔的格局。

最后,从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角度来看,作者不仅关注着丝路上的各种人物和事件,还深入探讨了丝路文化的内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贯穿全书始终,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丝绸之路上的行者与使者身上,也贯穿于沿线各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

总之,《丝路上的悠远足音》是一部关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作品,该书以深入浅出的历史描绘和生动形象的文化叙述,揭示着千年丝路背后的文化奥义。

--> 2024-01-30 【重推】 2 2 甘肃日报 c139420.html 1 丝路的历史与文化交响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