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伯林
隆冬时节,古城天水迎来漫天飞舞的大雪,盈盈起舞的雪花将天地间装扮得琼枝玉叶,皓然一色,一派晶莹剔透。红墙黛瓦的玉泉观,在白雪掩映下,绘成了一幅水墨画卷。
玉泉观,地处天水市秦州区,坐落于城北天靖山麓,临涧跨桥,依山建造。初称城北寺、崇宁寺、郫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盈盈、清甜甘美的玉泉而得名。历来为天水游览胜地,并以“玉泉仙洞”的美誉列入秦州八景之中。
玉泉观始建于唐代,宋末时遭毁,元代初期重修。历元、明、清三代的扩建重修,形成一处拥有89座建筑的大型道教宫观。观内殿宇巍峨,碑石林立,古柏遍布,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被誉为“陇东南第一名观”。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的庙会,人称为“朝观”。在天水,人们有过“上九”的习俗。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朝观者蜂拥入观,又潮水般下山出观,一天之中容数万人进出,秩序井然,全赖玉泉观有西入东出、不走回头路的朝观习俗。山门坐西朝东,左右八字墙,门楣“玉泉观”,字集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米芾墨迹。
径入向内,拾级而上,灵官殿高筑台上,道教护法天神王灵官持鞭殿中。门旁南崖古柏之下有磨针洞,传为紫虚元君为点化真武大帝潜心修行而以铁杵磨针相示,寓“功到自然成”之理。
一路而上通仙桥,额曰“陆海虚舟”,清人孟乔芳书,新匾为郭沫若墨迹。“满谷东风好避暑,半山青竹可游人。”越通仙桥至天门牌楼,见楼额榜书“天门”,内额榜书“视听万方”。
驻足于此,四周深红色的墙面,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身边已经没有了人声,只有来自山间的风在耳畔呼呼作响。但一切都是新鲜的,皑皑的白雪、幽静的步道,让人忍不住继续往前探索。
牌楼西太阴殿,东有院。院中正殿坐东朝西,为太阳殿;次殿坐北朝南,为全真道五祖七真殿。再上而北,西为圣母殿,东有鲁班殿。拾级再登53台,仰首牌楼矗立,“人间天上”四字匾额高悬其上。入内见玉皇阁楼台高筑,殿宇峻拔,台基前廊下所嵌元代砖雕,图形清晰可辨。
阁后紧依玉皇宫,为玉泉观主建筑,单檐歇山顶,覆琉璃瓦,脊中置阁,两翼龙吻,庄严肃穆,高大雄伟。殿内玉皇大帝坐像,彩绘泥塑,工艺精绝,相貌威严无比。左右金、木二星,廊外千里眼、顺风耳,分侍内外。
大殿两侧,东为三官殿,祀天、地、水三官;西为雷祖殿,祀雷祖、真武、张天师。紧依配殿分设钟、鼓二楼。
再上至观之最高处为三清殿,殿宇巍峨高峻,檐柱上有木刻楹联一副:瑶殿仰三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玉泉参道妙,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殿门上方高悬“三清宝殿”匾额,字集宋代朱熹书法。门柱上挂木联一副:金阙壮灵山,一气全真,参贞元于开阖:玉泉朝圣迹,三生万物,朔大象之冲盈。
殿前香烟袅袅,古柏森森,造像逼真,栩栩如生。
观之西北隅,峰崖突兀,其上平阔处有北斗台。正北斗姆殿,殿前庭厦两侧,分列北斗七星,塑像森森。
沿北斗台循石径而下即至玉泉,泉上有亭,八角攒尖顶式,此即“山腹出泉”者也。相传泉水能洗目疗疾,一洗即愈,故泉又称“明眼泉”,俗称“八卦井”。
泉亭上侧有仓圣殿,殿南折而上为神仙洞,秦州十景之谓“玉泉仙洞”即此。
洞前崖边古柏苍劲,荫郁蔽日,曰“柏树崖”。崖前一柏,露根盘爪,形似发辫,称“神仙手植柏”,亦称“辫柏”。崖下为三仙洞,上悬张三丰书“迹驻黄鹤”匾额。
再南折见碑廊九间,竖历代碑石25方,其中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法诗碑4块。碑廊前为选胜亭,旧题“山亭选胜”。内置元代四面道流碑,外设护栏,四面轩窗。凭栏骋目,意兴飘然,山川城市,尽收眼底,景态万状,一览无余。
碑廊后崖上平阔之所,有武侯祠、李杜祠、韩魏公祠、名贤祠、静观亭和曲廊,多损,惟武侯祠尚存。
观南高阜之上,十余座殿宇楼阁构成一组精美的清代建筑群,俗称“新庙”,天靖楼高耸其南。
沿石径而下,倚崖药王宫,内祀历代十三位名医。路北有药王洞,崖表筑洞,外修卷棚,内祀药王孙思邈,为医人瞻拜之所。
出月门北折蜿蜒而上,即至勒马关帝庙,北门额题“凤麓福柱”。主殿塑关羽持刀勒马像,威仪凛然,将风犹雄。殿后崖表上凿洞三窟。倚洞建单坡顶亭,周设链栏,供游人凭眺。
一路步行,脚踩在雪地上,便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与窸窸窣窣的落雪在空灵的山谷中契合,合奏出一曲“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至美乐章。
置身在这宁静的白色山野上,呼吸着丝丝凉意的清新空气,边走边看疏密不均、千姿百态的雪挂,从树冠、树干到树丫,整个身躯晶莹剔透。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托着雪花,变成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松树上挂满了蓬松松的雪球,就像白色珊瑚树一样。树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雀的啁啾,它们也好像与我们一样,在迎接又一个平凡而宁静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