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李 景

人才乃乡村振兴之关键,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为乡村振兴培育农业类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甘肃是特色农业大省,全省农业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等农业教育在发展特色农业、打造西北干旱地区农业高质量样板中的重要作用,以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优化人才培养制度。农业教育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和多样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必须构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农业教育教学新理论,破解农业人才成长难题。要把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作为涉农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抓住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调整人才培养制度,以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农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农业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明确学校定位,调整办学思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主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制度,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为核心,改进教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提升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离不开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全省农业高校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学农,培养大量高质量农业人才。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报考农业院校,优化农科学生就业渠道和创业环境,确保学有所成、有的放矢。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农科学生招生数量,继续加大农学类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招收有一定农业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农业生产第一线输送知农爱农的高级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支持高校农业科技专家组建创新团队,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用好用活人才,打造一支科技兴农的高水平农业人才队伍。鼓励校地合作,探索推进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综合应用笔试、非标准化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农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专业的调整、优化、升级与新建,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以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改造提升传统涉农专业,促进农科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改造提升现有涉农学科专业,创新性建设生物育种、智慧耕地、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林智能装备、乡村规划设计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优化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做中学,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知识。主动对接农村、林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新要求,产教融合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一批适应性强、高素质的复合型农林人才。主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新要求,校地联动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农林人才。建设一批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支持涉农高校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自然文化遗产地、农业园区、国家公园、美丽宜居村庄等社会资源,拓展丰富教学场所,强化耕读实践教学。持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涉农人才毕业后学以致用。广泛宣传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用乡村振兴的壮美图画激励学生,植根爱农情怀。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 2024-01-16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2 2 甘肃日报 c136598.html 1 培育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