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奉乾 张银生
寒冬时节,来到武威市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新民居整齐划一,村道干净整洁,养殖大棚鳞次栉比……不久前,536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喜迁新居,圆了“安居梦”,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凉州区抢抓政策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生活好、能融入”和“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紧扣“抓产业、提风貌、强基础、美环境、保生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分类施策推进乡村建设,坚守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基固本提升治理能力,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各项工作。
生态避险搬迁 让群众安心
金山镇位于凉州区最西端沿山地带,南依祁连山,西靠永昌县,距城区45公里,常住人口1361户4161人,耕地面积1.67万亩,人均耕地2.3亩。全镇34%的农户处在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地区,66%的农户处在生态敏感区,群众搬迁意愿十分强烈。2022年以来,凉州区聚力聚合各部门资金,部门、镇、村同向发力,两年实施搬迁1087户3843人。2024年计划搬迁150户,实现“整镇搬迁”目标。
凉州区严格按照“六类区域”认定办法,聚焦地质灾害和安全两个焦点,实施整镇搬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联动,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利用凉州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依据《甘肃省政府关于划定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综合运用“三区三线”划定、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范围,融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完成了金山镇“三级”闭环认定,为顺利推进搬迁工作奠定了基础。
落实落细任务 让群众省心
2022年以来,凉州区抢抓避险搬迁“10+5+N”机遇,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帮助群众算好安全账、经济账、生态账、发展账,消除群众搬迁顾虑,坚定群众搬迁信心,由原来“要我搬”转向“我要搬”。坚持规划先行,以现有规划为基础,按照“四靠近”原则科学选址,聘请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入群众。根据独居老人、两代或三代家庭多样化需求,坚持节约土地、紧凑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村庄风貌、文化传承等,充分听取镇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建议,广泛征询农民群众和帮扶干部的好点子,设计可加建的“可生长”户型和三室一厅、两室一厅等户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体,一体推进,功能完善”的原则,由镇政府统一规划,农户自主建设,区政府统一配套基础设施,让群众自主选定户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到人到户”。
凉州区以避开地质灾害威胁区、生态敏感区为目标展开搬迁工作,实行建新拆旧一体推进,成立8个项目服务监督小组,深入现场,狠抓工作落实,规范工作流程,凝聚工作合力,紧盯房屋质量安全,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用实干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创新“群众住房联建规划、项目工程监理规范、质量安全验收标准”三个统一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推行“就地务工群众就地监督+村民义务监督小组随机监督+第三方监理全程监督”模式,将工程质量监督贯穿建设全过程。成立由包村干部、村组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干部监管、工程监理、群众监督“三管”齐下,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房屋质量经得起检验。积极申报每户10万元的中央和省级避险搬迁补助资金,已补助到户9410万元;为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落实每户5万元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贴息贷款,累计向有贷款需求的460户搬迁农户发放贷款2300万元。
优化居住环境 让群众舒心
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凉州区整合投入乡村振兴、教育卫生、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配套资金7472.47万元,建设给排水管网13.02公里、硬化路面18.24公里、铺装硬化1.15万平方米、配套安装清洁取暖390户,全面推进金山镇安置点“五化五通五配套建设”。持续健全公共服务提品质。金山九年制学校设计学位270个、园位90个,2023年秋季已开始招生;金山镇卫生院设计床位20个,2023年10月底投入使用;可容纳40名孤寡老人的幸福互助院于2023年10月底投入使用。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保障体系。金山镇供销社项目总投资4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勘测定界,办理用地手续;武威农商银行金山支行迁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66.8万元,目前已完成勘测定界,正在办理用地等前期手续。
持续稳定增收 让群众开心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凉州区牢牢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补短板。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建设35万立方米抗旱应急调蓄水池,旧宅拆除新增耕地464亩,正在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1.4万亩。二是育产业。做强日光温室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增收。2023年新建拱型日光温室24座67亩,改造老旧日光温室64座,增加农户收入85.6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6.8万元。三是扩规模。推广“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搞好群众家门口的产业。2022年已建成养殖暖棚300座10万平方米,投栏进畜牛500头、羊4500只,增加农民收入380万元。2023年续建养殖暖棚153座5.22万平方米,投栏进畜牛300头、羊2000只,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谋划建设可存栏种羊3000只的金山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四是促增收。组织群众就地就近务工或劳务输转,增加劳务收入。2023年全镇实施各类项目8个,总投资2.23亿元,吸纳本地群众务工450人,园区就近务工150人,组织劳务输转920人,预计全年劳务收入达2985万元,村集体经济劳务收入8万元。
加强社区管理 让群众暖心
始终把完善社区融合共治机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需求导向,立足社区发展实际,建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妇代会、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推行“支部引领、联防联治、志愿服务”的善治模式,注重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支部领导、居委会整合、群团组织靠拢”的治理结构,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努力把金山社区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暖心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文体娱乐以及支部共建联创等活动,拉近搬迁群众和当地群众心理距离、感情距离,让搬迁群众团结一心、打成一片、融为一家,迅速融入新生活,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凸显示范效应 让群众放心
凉州区以“金山整镇搬迁”模式为示范引领,凸显搬迁效应,带动周边同处生态敏感区的西营镇、康宁镇、张义镇群众积极响应相关政策。西营镇一体谋划建设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呼应城区汉唐天马城建设风格,依托雷台综合体至武威温泉度假村旅游黄金线,谋划建设乡村民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中转站”,真正把安置搬迁群众的西营镇碑岭村安置点打造成“远看像公园、近看像花园,走进是乐园”的民心工程。张义镇、康宁镇通过群众看、村组喊、政府推的方式,让位于生态敏感区的群众看到了搬迁的实惠、新居的颜值、住房的安全、生态的改善,积极报名搬迁。2022年至2023年,凉州区西营镇、康宁镇、张义镇共计搬迁群众395户646人,进一步扩大搬迁体量,切实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了生态和安全“双赢”。
2022年至2023年,凉州区总投资3.29亿元,共建设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9个,累计搬迁群众1317户4489人。其中,2022年投资1.1亿元,建设安置点4个,搬迁群众376户1334人,搬迁群众已全部入住新居;2023年投资2.19亿元,建设安置点5个,搬迁群众941户3155人。2024年全区计划建设安置点7个,搬迁群众772户2856人。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开启了群众的幸福新生活。2024年,凉州区将以南部沿山镇为重点,以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增强人民福祉,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完善“金山整镇搬迁”模式,坚持“科学选址、整体规划,点面结合、体现特色,示范先行、梯次推进”的思路,以“五年规划,三年建成”为目标,将各生态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打造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宜居宜业、治理有效的新社区,逐步形成“一镇一社区、一户一产业”的乡村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