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奋力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基础。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主体是农民。因此,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仍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二是推动示范引领转为整体提质,从“一村和美”变成“全域和美”,整体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千万工程”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学习运用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各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切实提高工作实效。三是聚焦重点,狠抓落实。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兴调查研究,铆足干劲推进“三农”工作。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粮稳天下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头等大事。一是在粮食产量方面,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附加值,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二是在种类方面,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三是在保障方面,要牢牢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增添动力和活力。科技是动力,制度是保障,共同构成农业现代化建设之两翼双轮。一是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在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农艺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二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靠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三是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让农民在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
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生产生活安全。二是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三是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在注入外部资源的同时,持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乡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一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重点把握好乡村产业选择、产品打造、效益提升、利益联结等关键环节,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设物质有基础、精神有支持、政治有保障、环境变优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以党的建设和全面领导促乡村振兴,以压实五级书记责任促乡村振兴,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乡村移风易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文明乡村。四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让广大农民尝到乡村产业发展的甜头,享受到推进乡村振兴的红利,切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