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向阳的冬至

梁正虎

说起冬至,就免不了要说捏栀子、吃栀子饭的事,童年过冬至节的情景就历历在目。

母亲在冬至前一天晚上,在灯下擀开一大张面,这张面要擀得薄薄的,然后切成大约一厘米见方的小面块。我们将小面块斜对折,正反捏住对角,就成了栀子。捏好的栀子有两个小窝窝,玲珑的样子,更像一朵花。

冬至日早上,母亲早早起床,开始做饭。她将一点猪肉切成丁,洋芋、豆腐也切成丁,豆芽去了皮,准备好这些,开始炝锅。锅内倒了菜籽油,油烟掠过,嘶啦一声——母亲将肉丁放入锅中,炝一会,再放入洋芋丁、豆腐丁、豆芽,然后调料、添水。水开了,滚一阵,下入栀子。没有新鲜蔬菜,母亲就调上汤花。汤花是夏日里母亲摘了灯盏花瓣、香菜叶之类,晒干,储存下来,用来冬天调饭的。

汤花调在栀子饭里,有花的红颜色、叶的绿颜色;有花的香味、有叶的香味,再加上肉、豆芽、栀子的香味,有色有味,我们吃得酣畅淋漓。

现在冬至节,已少有人熬夜捏栀子了。拿一两碗面粉,到压面房,排队等候。轰隆隆一阵响,压面机里的面就变成栀子般大小的窝窝面,猫耳朵似的。

母亲常说,过了冬至,我们又都长一岁了。

不是过了年才长一岁吗?为什么过了冬至就长一岁呢?我们有这样的疑问。母亲不识字,不知道太阳的起落运转,按她素朴的常识,冬至一过,日子就一天一天长了。谚语说:“夏至十八天,冬至当日回”,说的就是冬至当天就能感知日子长了,而且一天长一线。

古人说,冬至这一天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并把这一天看作是大吉之日。冬至日是太阳回返的始点,冬至起太阳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逐日增长,太阳高度回升,阳光渐强,白天越来越长,一年从此开始,在民间亦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就这样,我们也跟着太阳的运转,增了一岁。

冬至节气一到,便是进入了民间俗称的“数九”寒天,经九九八十一天,到第二年的“春风”,天气才会转暖。这个过程中,人们用“九九歌”来描绘天气的变化。

冬至后,太阳总是以向阳的一面前进,终会迎来万象更新的春天。

--> 2023-12-27 2 2 甘肃日报 c132814.html 1 向阳的冬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