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

“抗震前线110”在守护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这户有5人,火炉烟筒不畅通,已整改,并作安全宣传。”12月25日,在积石山县刘集乡高李村一处安置点“抗震前线110”的帐篷内,临夏县公安局河西派出所所长范玉军翻开笔记本,向记者介绍这几天的查夜记录。这是范玉军和同事在高李村的第7天,这样的笔记已经记了十多页。

从早上9点开始巡逻,晚上11点半再把安置点的所有帐篷全部查一遍,看每家人员是否齐全,火炉烟筒有没有畅通,用电存不存在风险。如果存在安全隐患,范玉军和同事会提醒并协助村民整改,确保一切无虞后才回去休息。晚上一趟巡逻结束,往往就到了凌晨2点。

记者跟随范玉军在安置点内巡逻,走进韩彪家的帐篷时,一家老小正围着桌子吃饭。看到范玉军和同事进来,一家人热情招呼着。

“警察同志太负责了,一天巡逻好几次,每次都要把帐篷的角角落落都检查清楚,确保安全。”韩彪说得动情,“他们放下一切来守护我们,我们非常感激。”

警察的辛苦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底。在高李村“抗震前线110”的帐篷内,放着一些橘子,桌上还有油饼和煮熟的羊肉。“这些都是群众趁我们不在帐篷,悄悄拿进来的。”范玉军说。

离高李村不远的阳洼村安置点也设有一处“抗震前线110”,包括这两个村子在内,刘集乡共设立了7处“抗震前线110”,由临夏县公安局的85名民警辅警驻守。

“除了日常巡逻、防火检查、安全知识宣传,我们还承担着疏导交通、收集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等职责。”临夏县公安局副局长马才林说。

记者走进阳洼村的时候,正好有一批物资送过来,驻守的几名警察和村民一起卸货、分发。

临夏县公安局莲花派出所教导员魏海军正在现场维持秩序,这是他在“抗震前线110”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魏海军回忆这几天遇到的事:晚上巡逻的时候发现有一家帐篷没电了,他和同事修好,临走前给正读六年级的小女孩辅导了几道数学题;有个小孩把手弄破了,给消毒包扎;有群众生病,帮助联系医务人员治疗……

这是魏海军的日常工作,也是驻守全县131个临时安置点“抗震前线110”的民警辅警的日常工作。

安置受灾群众成为抗震救灾重点工作之后,全省公安机关再调配增援586名警力,在131个临时安置点设立“抗震前线110”,并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树旗帜、明标识、亮警灯,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在医院、安置点、学校周边等区域开展巡逻,提供高效救助和暖心服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同时,民警辅警结合“千警进万家”活动,走进群众安置帐篷、活动板房,收集群众困难需求、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在抗震救灾前线。截至目前,“抗震前线110”共受理群众求助3800余次,协助卸转物资28.2万余件,搭建帐篷8700顶,有效确保灾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地震发生后,甘肃公安投入1800余名警力参与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工作。“有困难,找警察”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人民警察给予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 2023-12-26 【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 2 2 甘肃日报 c132722.html 1 “抗震前线110”在守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