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促进文化繁荣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深入挖掘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繁荣发展甘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甘肃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甘肃文艺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文艺界先后推出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彩虹之路》、陇剧《官鹅情歌》、小品《你笑起来真好看》等多部舞台艺术精品,创立“甘肃文学八骏”品牌,培育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可观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为陇原儿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立足陇原儿女精神文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出更多的文艺作品,把甘肃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多彩而独特的文化发扬光大,为甘肃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发挥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头雁”效应,建设一批高水平地方性图书馆和文化馆,用好已有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精准开展分众式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打破高校“围墙”束缚,探索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使用途径,让高校图书、文化资源受众更多、受惠面更广,建设“书香陇原”。四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群众歌咏比赛、戏曲自乐班、“村晚”“村BA”等文体活动,打造更多文化惠民品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壮大陇原文化发展主力军。一是发挥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技术的引领作用,深入发掘陇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新技术盘活甘肃独特文化的经济价值,打造陇原文化产业新品牌。二是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文化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形成贯穿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三是抓住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陇原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加快应用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5G等数字技术,培育虚拟现实景区、虚拟现实娱乐、数字博物馆等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满足新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加强文物和古籍的保护利用,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公园建设。一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举世闻名的敦煌文书、汉代简牍等古籍,拥有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知名古籍保护、研究机构,拥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在敦煌学、简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和研究团队,要进一步加大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努力掌握敦煌学、简牍学研究话语权。二是依托甘肃省长城、长征、黄河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作用和地位,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一批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文旅公共服务共同体,赓续陇原文化血脉。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一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陇原全域旅游,统筹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健全文旅融合发展政策保障机制,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文旅产业优势,助力甘肃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蝶变为文化旅游业强省。二要创新推动资源融合利用,破解甘肃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分离和文旅融合表象化的发展困境,以陇原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如意甘肃旅游的内涵,创新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利用和价值实现。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班(正处级1班)学员、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