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丽 史如霞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把薪火相传同推陈出新相结合,深入开展探索实践,努力推动陇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守好文化根脉。在甘肃这片灿烂的土地上,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丝绸之路横贯东西,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价值。繁荣甘肃文化、建设文化强省,要切实担负起守好文化根脉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一要守好遗产保护这条底线,强化文物整体保护,推进非遗系统保护和强化古籍抢救保护。二要打好研究阐释这张底牌,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构建彰显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素材和标本体系。三要抓住守正创新这个关键,加强文物科技创新,通过不断完善“敦煌遗书数据库”等举措,创新展示石窟艺术、古代壁画、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的成果,推动甘肃文化制高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赓续红色血脉。甘肃是一片红色热土,从黄土大塬到河西走廊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光辉战斗足迹,我们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一要加强科学保护,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二要开展系统研究,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建设,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一要坚持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以长城、长征、黄河、伏羲、敦煌、铜奔马等文化符号为重点,打造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有影响力的“陇字号”数字文化品牌,推出更多具有甘肃地域特色、文化特质的文创产品。二要持续深度融合和塑造特色,深入挖掘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特色产业及生态资源,注重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更好打造特色化、唯一性的文旅产品和旅游景点,不断提升“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三要把艺术追求与党的要求、群众需求相统一,弘扬主旋律,努力出精品,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好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交流互鉴。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东西贯穿1600多公里,我省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一要策划传播交流项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抢抓“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人文、旅游等全方位交流合作,用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洽会以及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展陈和文化交流对话。二要以敦煌文化为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成果交流、文物展出等活动,积极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三要完善传播交流阵地,加快省部合作共建文化中心,在海外设立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建立完善文化对外贸易基地,深化国际友城文化交流合作。四要健全传播交流机制,参与“文化丝路”等品牌活动,以及“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全球发布”系列活动,向全球推介展示甘肃文旅资源。五要建立常态化赴境外开展文旅推介机制,组织参加国际展会活动,提升“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影响力。
作者分别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党的建设和领导科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