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高水平推进甘肃生态文明建设

韩旭峰 吕永强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高水平推动美丽甘肃建设,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征程上奋力绘就山川秀美现代化甘肃画卷。

调整理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发展质量的考核与评价要摒弃唯经济增长速度、总量的思维,统筹考虑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政策机制上对注重生态保护的地方和企业进行正向激励,使其能够持续性地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要深刻领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将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统一起来,找准我省发展面临的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蓄势而为。要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好的生态和环境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方面,保护好生态环境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让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同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每一个人,和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扭转以往发展中对生态不友好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助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让生态文明教育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进单位、进城市和农村村镇社区,开展全民环境基础教育、科普宣传和思想引导,帮助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要加大对区域性、流域性和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形成对大气、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要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和动员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充分认识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源性、结构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正处于巩固成果、扩大成效的突破期,正处于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攻坚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部署要求打好标志性战役,促进生态质量整体好转。要持续加大财政预算和资金投入,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市场投资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制定生态保护和补偿的激励机制,既解决资金问题,又有助于激发投资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加快生态修复、保护能力和技术的提升。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政策直接影响着生态保护的实际行动与成效。生态环境政策要能够充分支撑生态文明和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政策设计和制度制定要有新思路,要能够为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要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特别是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监督问责,强化林长制、河湖长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积极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绿色发展。首先,只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契合生态治理的现实诉求,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是理念、是要求,也是目的,结合甘肃各地生态保护的实际,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其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还要强化多途径多渠道宣传和引导,重点在绿色生活上做文章,将绿色行动和低碳理念自觉融入居民的日常消费和生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 2023-10-10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2 2 甘肃日报 c115785.html 1 高水平推进甘肃生态文明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