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在奋斗中绽放青春之花

​——甘肃省定向医学生扎根基层的故事

平凉市庄浪县南湖镇中心卫生院医师柳涛涛为患者做检查。

陇南市成县红川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明明为患者测量血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工程,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自2010年起,我省实施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大批定向医学生走向基层、走上工作岗位,已成为我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坚实力量,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讲述几名定向医学生的故事,他们分赴不同地方、身处不同岗位,却有着相似的人生志向,他们踏实肯干、担当尽责,用奋斗书写着最美青春。

柳涛涛:

让基层一线成为青春的起跑线

8月20日深夜,接到120求助电话后,柳涛涛又一次火速踏上救护车,奔赴20公里外的急救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监测生命体征……一系列娴熟操作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柳涛涛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柳涛涛是平凉市庄浪县南湖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医生。过去,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像这样的出诊救治,他已经历了无数次。“每当经我手挽救一个生命的时候,总有很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短短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柳涛涛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2014年7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柳涛涛正为填报志愿发愁时,庄浪县卫生健康、教育、人社等部门工作人员到学校宣传定向医学生的好政策,并就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了解了定向医学生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后,柳涛涛在志愿栏里毫不犹豫填报了甘肃中医药大学,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定向医学生。

入学前夕,柳涛涛与培养院校及定向服务所在地的县卫生健康、人社部门签订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回到庄浪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快毕业时,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而发愁时,我已经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柳涛涛说,毕业回到庄浪县报到后,县里按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为自己办理了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聘用手续,同时明确,待服务期满可自主择业,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聘用。

柳涛涛觉得,大学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实属不易,能到广阔的基层淬炼提升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够得到事业编制,还有免费的进修学习及交流的机会……政府给予我们广阔的空间、优厚的条件,我一定会加倍珍惜。”

2022年9月,经过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按照“县管乡用”的原则,柳涛涛由县级医疗机构聘用管理,被分配至南湖镇中心卫生院工作。

南湖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不仅承担本辖区院前急救工作,还担负周边杨河、岳堡、赵墩等乡镇急救任务,服务群众6.6万余人。尽管日常工作压力很大,但柳涛涛认为这正是年轻人增长才干的好机会。

令他至今难忘的是,曾有一名60多岁的独居老奶奶,因肝癌晚期腹部积水严重被邻居紧急送往镇中心卫生院。“当时,老奶奶的情况十分严重,她的眼神里透出渴望得到救治的光亮,那一刻我感到她很需要我,也体会到这份职业的神圣与光荣。” 柳涛涛说。

“到基层去,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柳涛涛将基层一线作为青春的起跑线。他打算从这里出发,在基层广阔的舞台上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用所学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李明明:

“规培”经历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每天上午,李明明总是按时走上工作岗位接诊病人。一天下来,尽管常常累得腰酸背疼,但看到患者治愈后的笑容时,他觉得所有辛苦付出都很值得。

仅用了4年时间,李明明便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成长为陇南市成县红川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在他看来,医疗行业十分注重个人专业能力和水平,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这一成绩离不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那段经历。

李明明是土生土长的成县人。当初,因为家里条件困难,他选择报考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定向医学生。

2016年9月,结束了本科阶段学习后,李明明被成县卫生健康局派往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院——皋兰县中医院以及兰州市嘉峪关路社区、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接受为期3年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先后多次的培训经历,让李明明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特别是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规陪’的两年多里,我轮转至医院的所有科室,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和经验。”李明明回忆说,培训期间,上门诊、下医嘱、写病历……每一个环节都有医院的专家团队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手把手带教。“‘规培’医院师资力量强、管理严格、实行双导师制,毕业后还组织统一考核,这些都让我收获很大。”

令李明明感到安心的是,“规培”阶段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还每月由县里按时发放工资,并将三年“规培”时间计入定向医学生6年服务期内。

2019年9月,“规培”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李明明按照定向医学生协议,前往成县红川镇中心卫生院工作。

工作不久后,红川镇的一位老人因感冒引发心脏不适,被家人搀扶至卫生院就医。“我一直记得‘规培’老师的教导,尽可能为患者开具‘小处方’,力求用最低的价格、最合适的药品和药量治愈患者。”为此,李明明接诊后,只给老人开了价值3块钱的药,想着若效果不错再继续诊治。

令他没想到的是,服药仅两天后,老人便自行前往卫生院复诊,症状也较之前缓解许多。“这件事让自己第一次有了职业自豪感,我真切地感受到,比起城里的大医院,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我。”李明明说。

工作时间越久,李明明就越发觉得曾经的“规培”经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若没有那段时间强化培训,我可能长期处于摸索阶段,业务能力提升相对会很缓慢。”这些年,他不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成长为行业里的佼佼者。今年3月,年仅31岁的李明明被县卫生健康局任命为红川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行走在成县红川镇,李明明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眼下,尽管已走上管理岗位,但他依旧坚持每日接诊患者,每月接诊量近700人次、占比全院60%以上。

锁亚运:

各项优惠政策坚定了扎根基层的决心

“医生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我从小就希望能成为一名医生,父母对我的想法也很支持。”1994年出生的锁亚运是定西市陇西县菜子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也是一名定向医学生。

2012年,锁亚运报考了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此成为一名定向医学生。2017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前往陇西县卫生健康局报到后不久,又再次踏上求学之路,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开始了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活。

“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若不是政府支持和帮助,我恐怕难以实现学医的理想。”锁亚运解释说,“求学的8年时间里,家里不仅没有花一分钱,‘规培’期间还有陇西县发放的工资及‘规培’单位给予的生活补助,家里几乎没有任何经济负担。”

锁亚运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5年本科学习阶段,政府共为自己投入8万元,其中包括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规培”阶段,县里每月发放工资3200元,“规培”单位每月给予生活补助3500元,3年共计24.1万余元。

“在我们正式上班之前,政府就为每一个像我一样的定向医学生投入了32万余元,这样的惠民政策对于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锁亚运感慨道。

2020年9月,锁亚运正式加入陇西县菜子中心卫生院大家庭。仅一年后,他便参加了中级职称考试,并顺利通过直接得到聘任。

“在职称评聘方面,我们也是被一路照顾,难度小了许多。”锁亚运介绍,正常晋升职称的每个阶段年限要求是5年,而我们从初级到中级职称,仅需一年即可,并且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要求,对论文、科研也没有硬性规定。

从工资薪酬到职称待遇,各项优惠政策让定向医学生们吃下了“定心丸”,这也使锁亚运更加坚定了努力工作、服务基层的决心。今年2月,因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锁亚运被任命为菜子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菜子中心卫生院守护着辖区12个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地常住人口较多,群众居住相对分散,为卫生院开展医疗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

上任伊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锁亚运强化了“基本医疗”“公卫项目”两项重点工作,推行“以医带防、以防促医”的医防融合新模式。

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对慢病老年人及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上门随访,是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锁亚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将医护人员分组后深入村社带领村医开展工作,并将院内相对陈旧的救护车改造为健康体检车,同时进一步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以此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锁亚运坦言,定向医学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为此,他常以院内4名定向医学生为骨干,组织查房、培训等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今年9月,作为定向医学生的锁亚运在基层服务期已满,但他表示,几年下来,已和乡亲们建立起深厚感情,“只要大伙需要,我将一直坚守在这里。”

--> 2023-09-14 ​——甘肃省定向医学生扎根基层的故事 2 2 甘肃日报 c111822.html 1 在奋斗中绽放青春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