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古称凉州、姑臧、雍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见证了丝路繁荣往来和中外文化汇融,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汉唐天马城景区应运而生。作为一处集遗址保护、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休闲娱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汉唐天马城景区充分彰显了武威文化内涵,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在创新融合中厚积薄发。
打造汉文化旅游目的地
5月19日,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甘肃省分会场主题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在汉唐天马城景区拉开帷幕,景区也于当日正式开园。
“汉唐天马城景区座落于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景区依托武威深厚的底蕴,秉承景城一体、文化交融的发展理念,以文化为脉络、以旅游为载体、以体验为纽带,发掘并汇聚汉文化、凉州词文化、天马文化,致力于将汉唐天马城景区打造成一处汉文化旅游目的地。”甘肃公航旅(武威)投资公司、天马投资公司总经理张兵介绍。
汉唐天马城景区总占地近1300亩,建筑面积40.58万平方米。景区在“马踏飞燕”出土地雷台汉墓景区的基础上,新建“5+1”场馆——大汉赋馆、天马歌馆、凉州词馆、非遗博览馆、中国葡萄酒城展览馆及西凉大剧院。
在这里,游客可着汉服、行汉礼、赏乐舞、品佳馔,沉浸式体验汉代宴饮文化、感受古代宴饮乐趣。同时,景区内分布有以张轨纳贤、丝路记忆、凉州马市、天下名驹、凉州人间事等为主题设计制作的16组特色雕塑群,从不同的角度和场景,再现了汉唐时期开放包容、繁荣昌盛的时代气象,讲述了武威故事、展示了凉州文化。
带动景区周边共同发展
“在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既能照顾家里,又有发展空间,日子愈发有奔头了。”景区工作人员小李说。
小李是武威当地人,毕业后就到汉唐天马城景区工作,周围的同事也大都是当地人。走在景区古朴的大道上,游人如织,小李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汉唐天马城景区的建设方,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建设之初就不断吸纳当地民众就业,累计吸纳本地劳务人员4500余人参与景区建设。同时,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积极与当地建材供应商对接,累计从当地购买工程建筑材料、设备及配件超2亿元,从当地租赁机械设备近4000万元。据统计,自项目公司成立以来,共向当地缴纳各类税费7000余万元。
“汉唐天马城景区周边已成为武威市目前最有潜力的商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但盘活了周边经济,而且拉动了当地的就业。”汉唐天马城景区周边的一家东北餐馆经营者邹某表示,餐馆开业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就突破了2万元,随着汉唐天马城景区运营得越来越成熟,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经实地调研,汉唐天马城景区不但坚持开放式运营,更注重共享化发展,已搭建起一条集展览、演艺、餐饮、住宿、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服务业产业链条,让景区不仅成为游客游玩的好去处,而且是当地市民就业的好去处。汉唐天马城景区打造的文旅综合业态,催生出更多的服务形式,帮助周边实现就业扩容,倒逼服务行业增效提质,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随着景区运营步入正轨,文化展馆、演艺剧院、星级酒店、商业中心等文旅项目次第开花,汉唐天马城景区不单单成为武威市文旅产业的一匹“黑马”,更成为助推武威市服务行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的新标杆。经测算,到今年底,景区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商业区经营商户可带动就业2000余人。
打造城市旅游亮丽名片
汉唐天马城景区开园运营以来,吸引了大批对汉文化、天马文化、凉州词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已累计接待入园游客250万人次,各类团队100余个,日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各收费场馆累计接待游客5.2万人次,打造了武威市城市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对武威市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武威市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汉唐天马城景区开园之后,到景区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当地人感叹:“武威变了样,有了好去处。”“通过文化演出、互动体验、历史展示等形式,让历史的厚重感充分展现,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威。”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表示。
“我们历时两年倾心打造的大型情景舞台剧《天马行》,将历史人物、地名源流、古籍经典等历史元素与‘天马’‘龙雀’等神话形象巧妙融合,用浩瀚宏大、美轮美奂的舞美场面‘再现历史’,开启了武威市旅游演艺的新篇章。”甘肃公航旅西凉大剧院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天马行》已常态化演出50余场次,累计接待观众近1.2万人次。
“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在景区周边高标准建设了公航旅金陵大酒店和公航旅天马明珠酒店,已陆续接待了一批商务、研学等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未来,武威高铁通车后,景区游客将迎来持续增长,景区酒店也将迎来接待高峰。”甘肃公航旅天马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