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隆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演唱,以口头传唱方式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具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内容与劳动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二是口头传唱,流传广泛;三是地域特征鲜明。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历史上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交往交流交融,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大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且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歌曲,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全三卷)精选20世纪80年代以前甘肃省内极具代表性的民歌2000余首,曲目内容丰富多彩,音乐旋律地域色彩浓郁,艺术风格鲜明独特。
本书编选资料来自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组织的大规模民歌田野采风普查成果。当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启动了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为了完成“甘肃卷”的编纂任务,甘肃省组织400余名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深入全省各地进行田野采风,历经十余个春秋,走访了3000多位各民族民间歌手,共征集到14200余首民歌,形成了102卷手抄的词曲油印本资料,录制了500多盘原生态演唱的磁带。1994年7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仅收录1020首民歌。2005年,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接手保管这批音乐档案,并决定将其重新整理出版。
其间整理的困难与艰辛,正如主编马锁霞在《让绝唱再度唱响——甘肃民歌珍贵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出版始末》中所言,收集到的500多盒录音中,有的盒子上只注明了是从哪个县采集的,其余如歌曲名、演唱者等基本信息均没有记录……对照纸质民歌档案文献,工作人员逐盒逐曲听辨,著录编目,然后进行最基本的降噪提质及数字化转换。在保持录音材料原始真实性基础上,数字化整理转存过程中针对信号衰减严重的情况作了必要的技术处理,尽可能提升音量和音质。
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十余年。2017年,《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全13卷)出版,共收录歌曲8700余首。在此基础上,周永利、马锁霞又开始整理编辑《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及配套录音光盘。但精编工作并不轻松,包括将流传范围广、传承价值高、音乐体式独特的民歌挑选出来,与原始录音磁带一一核对,尤其是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极难辨听。精选、整理、分类、校勘及编辑出版前后历时三年。2020年10月,《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正式出版发行,2021年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
民歌是劳动人民最真实想法、最质朴情感的恣意表达。通过《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我们仿佛听见了那一支支带着乡村山野气息的民歌在耳边回荡,或悠扬婉转,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诉,或欣喜欢快……
民歌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血脉中的独特符号,接续着各民族关于历史文化、生产劳动、婚姻爱情、风俗习惯、方言俚语、民间传说等的记忆链条。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是甘肃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艺术结晶,凝聚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体验。劳作时唱,喜悦时唱,愤怒时唱,节庆时唱……人们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等。“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歌曲从整体上解读,本身就是各民族人民集体书写的一部民族史诗和历史画卷。”马锁霞说。《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范畴,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现实价值等更值得去深入挖掘。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所录民歌体裁种类繁多,音乐体式和节奏旋律独特,包括劳动歌曲、山歌、社火秧歌、酒曲、号子、花儿、宴席曲、叙事歌、婚礼歌、牧歌、长调、短调等。这些采自民间的原生态歌曲,既是各民族民歌进一步传承发展的母本,又为甘肃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史料。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经典》<全三卷>,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