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的安排部署,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联合帮扶点定西市安定区举办“巩固帮扶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系统总结推动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以期提升一线干部的工作能力。现刊登部分学员学习心得,以飨读者。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魏江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将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乡村振兴“原动力”。基层党组织要聚焦地方实际发展需要,健全“外引+内培”人才培育机制,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建设一支本土骨干力量。严格落实返乡人才、乡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引导鼓励各类能人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家乡建设。按照“把能人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的思路,对有意愿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各类能人,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依法有序吸纳进村“两委”班子,促使各类人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抓实骨干队伍,育强乡村振兴“生力军”。通过乡干部“向下派”、农村能人“择优选”、务工返乡和退伍人员“往回引”、高校毕业青年“公开聘”等方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加强村级“头雁队伍”建设,培养锻造一批引领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落实好导师帮带培养机制,锻造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骨干队伍“后备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全面推行党员承诺、践诺制度,确保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站得出、顶得上。

发展富民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按照“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抱团振兴”的思路,积极找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驱动点和牵引点,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互促共赢。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健全延伸种、养、加、购、销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形成乡有业、村有品、户有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聚焦文明和谐,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的主阵地。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挖掘选树一批模范典型,带动群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行“1+1+N”(每个村1名网格长、每个社1名网格辅助员、若干党员联系户)模式,划定党员责任区,常态化开展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努力将矛盾问题解决在一线、纠纷化解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

突出环境整治,扮靓乡村振兴“新颜值”。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心骨”“领头雁”作用,探索建立“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采取一拆、二清、三栽、四拓宽、五亮化、六提升“六步工作法”,统筹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开展绿化、美化、亮化“三化”行动,抓好小花园、小菜园、小庭院“三园(院)”建设,落实改厕、改厨、改庭院“三改”措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

作者为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副乡长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孙金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是对过渡期如何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实现全面振兴作出的重要判断。未来5年,要逐步转换发展动能,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坚守一个底线。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1+4”网格化防返贫监测体系,推广“甘肃一键报贫”申报平台,持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机制,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采取产业扶持、就业安置、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社会帮扶、保险辅助等多种办法,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突出两业扶持。把产业和就业作为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的根本措施和固成果促振兴的核心任务。要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贯彻落实“四强”行动部署,按照“一区四园”空间布局,以引洮灌区为核心,加快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现代种业综合示范园、绿色蔬菜现代产业园、现代生态草牧产业园,构筑各具特色、运营高效、带动有力、产业集群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持续扩宽就业创业渠道,探索开发培训就业服务智慧平台,健全完善“培训机构+劳务中介+信息平台+就业企业”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机制,推动“岗位供给”同“就业需求”有效衔接,积极推广“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劳务输转模式,着力构建“主导+多元”的农民增收体系。

夯实三个基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提高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为目标,按照支部引领推动一批、项目扶持带动一批、特色产业促动一批、抱团发展驱动一批、盘活资源撬动一批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梯次建设,资源整合、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建立健全资金筹集、建设管理、群众参与、考核评价等机制,因地制宜打造富有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动形成乡村治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效治事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推进主动创稳行动,健全社会矛盾调解、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乡村邻里和睦相处。

强化四项保障。要强化组织保障,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继续深化丰富“双进双促”发展模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强化金融信贷扶持,优化“保险+期货”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有效集中资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引育乡村人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着力培养一批致富能手、创业之星、新型农民。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健全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力量配置等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作者为安定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新乡村

周金城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凝聚党群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把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健全体制机制,融合城乡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景的格局。用足用好工商资本下乡、人才下乡、技术下乡、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加强乡村振兴的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落颜值。持续推进升级改造农村基础设施,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深入挖掘属地资源,导入市场化思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造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让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改造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并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设施配套,推进布局合理。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道路、饮水、通信、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先建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镇,提高利用效率。创新合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挖掘特色资源,培育优势产业。把乡村产业纳入城乡产业体系大格局中,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激活人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

依托电子商务,发展数字农业。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指导意见或促进办法,搭建交流平台,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整合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加强农民数字应用技能培训。

树立文明乡风,提升精神风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积极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大力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农耕文化资源和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在农村风俗养成中的示范、带动和推广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经受文明的洗礼,提升精神风貌,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为定西市安定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聚合力强能力 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王渊洁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动“五个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面对新形势,要以“绿色、特色、政策”为有力抓手,聚合力强能力,走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绿色”为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牧业,走农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方面,要推进“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网格化管理试点,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不断巩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好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深入实施面山绿化、四旁植树、流域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提升黄土高原寒旱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让农村宜居宜业,更具吸引力。

以“特色”为抓手,走融合式发展之路。要结合实际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在产业发展条件较好、水源充足地区,培育壮大高原夏菜、特色蔬果、马铃薯种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山区,通过加强人工饲草地、紫花苜蓿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生态牛羊养殖规模,稳步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努力建成现代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区。加快打造特色拳头产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区域仓储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业态,以特色产业基地、精品旅游乡村、特色魅力乡镇为依托,加强农耕文化、乡土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大力发展以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互动、产村相融。

以政策为引领,走引导式发展之路。健全完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等,推动扶持政策从“普惠制”向有差别、有目标、有重点的扶持方向转变。强化项目对接,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全方位、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政策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乡村建设等领域“短板”。创新方式方法,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基地,开展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做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牧业发展。

作者为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党委副书记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张丽娜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把追赶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总钥匙”,梯次推进巩固、拓展和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取得新成效。

抓衔接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石。要一手固成果、一手抓衔接,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牢牢守住不让一户一人返贫的底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按照聚焦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等五大类内容编制,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逐年推进村组道路、背街小巷、抗震房和卫生户厕改造建设。

抓产业促增收,增强经济发展动能。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兴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经营”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高原夏菜扩面提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服务城市的“菜篮子”工程。建立马铃薯示范环线片带,在种植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草产品就地利用转化,实现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化协调发展。

抓建设强基础,扮靓和美乡村容颜。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增加群众幸福感。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对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指标,提前谋划,勇于创新,大力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绿满陇中”行动,扎实开展四旁植树、面山绿化,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抓治理保平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积极开展主动创稳行动,探索“五治”融合治理新举措,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严格落实矛盾纠纷“五级九天”排查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群众满意度。

抓党建促提升,汇聚发展强大动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吸纳致富带头人、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和特色产业,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跃升”行动。以“五治”融合为抓手,以网格化管理为重点,动员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以强大合力为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

作者为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兴旺

杨瑞婷

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承载着乡村价值。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是新形势下安定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兴旺的生态选项、经济选项和社会选项。

注重生产增量。要充分发挥安定区畜牧业养殖的传统和基础,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带动、技术提升等途径,把小群体做成大规模。优化种群结构,大力实施基础母畜扩群工程,切实改善“弱、散、小”养殖现状,构建“以基础户为支撑、示范户为主体、标兵户为引领”的高效生产体系。

注重种业振兴。要把良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重点引进适合区域条件、气候特征、饲草结构、产业方向等要素的良种,推广适宜安定区养殖的肉牛、肉羊品种和改良模式。大力推进种业振兴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工作。支持产学研联合育种,打造肉牛肉羊良种繁育基地。

注重牧草供应。要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要求,推行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强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粮饲兼用品种和优质饲草丰产栽培技术,鼓励扶持肉羊、肉牛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新种、改良和草田轮作,保障饲草供给。加强饲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引进推广优质饲草品种,提升饲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支持机械企业研发山地饲草种植、收割和加工全程机械,推广土地耕整、播种、收获等先进适用的牧草生产设备。

注重品牌创优。要加快构建全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种、养和加工有效配套衔接。加大草品加工力度,大力发展饲用玉米、甜高粱裹包青贮,苜蓿、燕麦青干草等系列草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1+5”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完善畜禽交易市场体系,依托各级市场建设智慧畜牧交易平台,开展线上交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加强畜产品加工建设,推动“运活畜”向“运产品”转变,建立“集中屠宰、分割上市、品牌营销、冷链运输”的精深加工体系,提高畜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甘味”品牌认证,打造知名畜产品品牌。

注重绿色发展。要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快建设“种植—养殖—有机肥—农田—绿色产品”的绿色发展体系,形成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生态高效的种养一体化新格局。指导养殖场户建设堆肥场,推行“粪污堆肥腐熟还田”的循环利用模式。对规模养殖场现有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与周边种植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注重防疫监管。要着力保障动物卫生安全,牢固树立抓动物防疫就是抓生产发展的理念,做到免疫、检疫、消毒等关键环节工作有抓手、有标准、有保障,着重抓好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要着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作者为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2023-09-12 2 2 甘肃日报 c111144.html 1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