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滴水藏海】

敦煌:河西走廊的汉简之都

田 澍

“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是千里河西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是西北各民族繁衍生息、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交融互鉴的历史舞台,在民族交融、中外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同时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简牍就是其中之一。

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中国古代普遍使用的书写载体。两千多年前的官府文书、书籍图录主要用简牍书写,而河西走廊干燥的自然环境,恰好为简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存条件。从20世纪初至今,在河西走廊各地出土过6.5万枚以上的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56%,是名副其实的汉简之乡。出自汉塞烽燧的大量军事文书,是研究西北边疆、民族团结的第一手资料。出自交通要道的悬泉汉简、玉门关汉简、马圈湾汉简,更是两汉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实时记录和原始档案,对我们研究“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中华民族同丝路沿线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敦煌是河西走廊出土汉简最多的地方。1907年以来,累计出土汉简4万余枚,是河西走廊的汉简之都。其中,敦煌悬泉置作为古丝绸之路主干道上的驿站遗址,出土了2万余枚有字简牍,不仅包括了汉王朝管理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内容,更记载了汉代长安至西域间详细的交通路线及里程。河西走廊出土的所有汉简,都与丝绸之路的开拓、畅通、繁荣、发展息息相关。悬泉汉简不仅记载了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而且还记载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来往,记录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友好关系,是我们研究两汉丝绸之路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悬泉汉简真实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在唤醒丝路文明记忆、彰显丝路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竹木春秋,“简”“牍”古今。在辉煌灿烂的新时代,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简牍文物,分布在河西走廊的玉门关、悬泉置等文化遗产以及记录在简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加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

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甘肃省省属重点高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重视河西走廊简牍研究,先后成立了河西走廊研究院和简牍研究院。2021年,学校简牍学科被列入甘肃省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扶持学科。同时,学校策划的《河西走廊通史》被纳入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建设重大工程。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全面落实“传统学科强基础、新兴学科创一流”的学科发展战略,举全校之力支持简牍学科发展,积极推进简牍学科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共建,谋划设立简牍学博士学位点,着力推动建设国内最大最全的简牍数字化信息研究平台和简牍学国家级实验室,助推“绝学”冷门——简牍学蕴含的文明之光跨越时空、穿越古今,绽放出新的时代色彩。

(摘自人民网2023年8月28日)

--> 2023-09-05 【滴水藏海】 2 2 甘肃日报 c109870.html 1 敦煌:河西走廊的汉简之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