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武威市聚焦“五个着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今年4月,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牵头起草《甘肃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实施意见》,并经十四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各地各部门立足职能、积极作为,结合全省主动创稳要求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安排,推动《实施意见》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推选武威市工作做法,供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交流借鉴。

近年来,武威市聚焦“五个着力”,积极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让群众“一趟清”“不见面”。企业注册登记由3个工作日压缩为“即办件”,跑出了“办事5分钟”的“最快速度”。率先在全省推行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电子证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个工作日压减到60个工作日以内;率先在全省推行军人退役“一件事”服务;率先推动“政务服务+免费快递”改革,累计办理免费邮递业务3.01万件。“好差评”系统累计评价好评率达99.9%以上。武威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模式被省政府确定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主样板广泛推广,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着力转变执法理念方式,提升执法力度和温度。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对企业“无事不扰”机制,实现对同一企业的多个检查事项一次完成。全市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679次,抽查8267户。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单位全部建立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名录库,抽查事项、结果全部公开,对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将行政柔性执法贯穿到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公安交管部门以规范执勤执法为突破口,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市税务系统严格落实“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市卫健委制发《提醒函》开展柔性执法;市场监管系统印发《典型案例警示单》制度;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制定《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柔性执法暂行办法》,创新执法监管方式。2022年以来,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两轻一免”案件15739件。

着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组织开展“物业服务市场秩序专项执法监督活动”,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09次,共检查住宅小区266个,清退不合理收费14.64万元。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高质量发展”等行政执法专项活动。26名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全程参与执法监督活动。行政执法部门自查行政执法案卷14.38万余宗,评查率达100%,评出优秀执法案件8.6万余宗。编制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建立“公职律师+法律顾问+业务骨干”的法制审核团队,对重大执法决定严格进行法制审核。2022年以来,共审核重大执法案件13410件。

着力加强执法资格管理,提升执法队伍建设水平。结合“三抓三促”行动,采取以案释法、专题讲座、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2.5万人次执法人员开展网络培训。对全市现有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清理,全市现有行政执法资格主体单位404个,配备行政执法人员7638名,各级执法部门配备执法记录仪3283个。完成全市7638名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证换发工作。

着力加强公法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甘肃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武威分中心,把12348热线打造成人民群众的“连心线”“暖心线”“舒心线”。今年以来,共接听咨询电话25512通,现场接待来访群众591人次,解答法律咨询26103个,群众满意率达99%。组织律师走访各类民营企业111家,召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座谈会50场次,开展法治体检49场次,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书152件,排查法律风险89项,审查并修订完善合同280份。开通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受理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案件52件,涉及农民工85人,涉及欠薪金额96.8万元。在基层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宣传服务点,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了解和申请行政复议。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司法所已设立行政复议宣传服务点40个。

--> 2023-09-01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 2 甘肃日报 c109113.html 1 武威市聚焦“五个着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