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雪玲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甘肃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破坏点位得到有效修复、绿色低碳发展得到持续强化、重要生态区域得到整体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持续加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美丽甘肃的关键举措。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重要区域、关键环节,多管齐下守护蓝天,综合施策守护碧水,强化管控守护净土,城乡协同守护家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科技支撑,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系统观念,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由之路,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这三条红线,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要稳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优化调整,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坚持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总方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祁连山、若尔盖国家公园,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依托“三北”工程、大型引水调水工程、重点防沙治沙工程,打好国土绿化持久战、治水兴水升级战、防沙治沙阵地战,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坚守根本遵循,守牢美丽甘肃生态安全底线。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构建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才能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甘肃省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要坚决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持续提升祁连山、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生态功能。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严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制度,着力提升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能力,切实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