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凝聚精神力量 共享文明硕果

——崆峒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侧记

杨世君 杜彩虹

如今,漫步在崆峒的大街小巷,一幅幅文明礼仪漫画、一句句文明用语,无不彰显着创城给这里带来的新变化,展示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宝贝,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市民张丽上三年级的女儿脱口而出。

不论是背街小巷,还是公园广场,抑或是车站商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处处可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处处可寻,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文明已融入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深深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近年来,崆峒区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力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文明之花开遍崆峒大地。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看了南山公园的好人墙,我才知道原来身边有这么多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平凡却感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广成学校八年级学生申宇涵说。

好人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标杆。崆峒区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涌现出了一大批对社会贡献大、事迹突出的典型人物,开创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全区有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入选甘肃省道德模范,18人入选“感动平凉”道德模范,评选“崆峒好人”126人。榜样就是力量。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凡人善举、草根英雄、平民英雄不断涌现,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关爱好人在崆峒大地蔚然成风。

擦亮文明创建底色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文明之风也吹向了崆峒城乡的每个角落。斑马线前,司机轻踩一脚刹车,主动礼让行人;集贸市场规范有序,赶集的群众络绎不绝……文明创建正逐渐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崆峒区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崆峒,城市之窗”等文明创建工作,绘就了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景。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养宠等“争做文明有礼崆峒人”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一般浸润着人心,内化为人们的行动自觉。截至目前,荣获国家级文明称号2个、省级37个、市级70个,创建区级各类文明单位197个。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宛如涓涓细流持续渗入到崆峒区的每个角落,让点滴文明汇聚成一股温暖且强劲的源泉,不断滋养着市民的家国情怀和道德素养,也悄然构筑起城市文明的肌理。

提升素养弘扬新风

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选择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多了,移风易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以前村里不管是红白事都要比谁家过得大,请的人多,来的车多。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大家再也不比排场了。”寨河乡田河村村民朱金宝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注册志愿者达到6.1万人,按照“年度有安排、每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工作目标,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我们的节日”、帮扶关爱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1万多场次,印制发放《市民文明手册》等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2.4万小时,志愿服务已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回望走过的足迹,精神文明建设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势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文明的力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速提升。今天的崆峒,人人都是城市代言人,人人都是文明践行者,和谐宜居的美好画卷正从容展开。

--> 2023-07-27 ——崆峒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侧记 2 2 甘肃日报 c101473.html 1 凝聚精神力量 共享文明硕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