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张家川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驱车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公路沿线树木苍翠、郁郁葱葱;抬眼望去,两侧青山连绵、芳草茵茵。不一会儿,就到平安乡水泉村了。
蔚蓝色的天空下,通村公路蜿蜒向前。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整齐地摆放着垃圾桶,村民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已经成为历史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水泉村村民党青太乐呵呵地说,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道路两旁被绿树鲜花围绕着,房前屋后也非常干净,跟城里没什么两样。
村庄洁净了,村民生活才会舒心。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窗明几净……如今的水泉村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张家川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仅去年,清理生活垃圾2286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791吨,整治农村柴草场1078个,配备垃圾分类处置设施280套,美化庭院2.8万户,25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完善长效的保洁机制。
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带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提升。2022年12月26日,《张家川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2—2025年)》印发。2023年7月11日,张家川县相关单位参加了全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视频评审会,并顺利完成评审工作。至此,张家川县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如今,张家川县的各种生态美图频频刷爆朋友圈,给群众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舒畅和惬意。不仅让当地人发出“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的感叹,就连外地人,也深深地被张家川大地蓝天如海、白云如帆的景色所吸引。
长期在张家川县从事畜牧养殖的刘先生说道,这几年在张家川县最深的感受就是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空气一年比一年清新。
近年来,张家川县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控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污染,严查交通道路遗撒,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调整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累计完成“三改一补”清洁能源改造1.75万户。2023年上半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162天,优良率达91%。
围绕县域5条河流,张家川县整流域谋划建设,全力推进涉水重点项目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及后川河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总项目的9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河道保护力度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持续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地表水国控断面、省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马鹿梁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行走在张家川县广袤的阡陌山野上,成片森林、蜿蜒河流、美丽田园共同奏响绿色发展的优美乐章。从城市到乡村,“口袋”公园、人工湿地、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更加鲜亮厚重,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景观的美丽画卷。
张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执法检查,认真开展排污企业、建设项目“大排查”,对各类排污单位、审批建设项目等深入摸底排查,建立完善企业监管数据库,将6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动态管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提升,张家川县绿色生态产业也稳步崛起。立足“农业优先型+生态功能型”定位,做大做强餐饮服务、畜牧养殖、现代饲草、特色种植4个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2个绿色产业,加快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现代肉牛产业园、餐饮服务业数字化平台“三大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带动工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县域经济的“含金量”和“含绿量”不断提升。
此外,张家川县还充分发挥风、光、水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十四五”期间,谋划清洁能源项目13项、装机容量440万千瓦。特别是投资106亿元、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万吨,取得了经济与生态双赢互促的良好效果。
这些成绩,不仅记录着张家川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也记录着张家川县追新逐绿、向美而行的轨迹。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张家川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