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放大甘肃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

季慧琳

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人文遗产厚重多元,乡村旅游独具风情,自然景观壮美多姿,红色资源不可替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也存在文旅资源开发质量较低、产品供给不优、产业链条不长、文旅企业不强、市场化运营水平低等突出问题。立足优势,正视不足,我们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品牌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用好红色资源培育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深化文旅融合壮大文旅产业,着眼量质齐升扩大文旅消费等,推动甘肃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品牌景区。借鉴贵州、云南等省做法,集中政策、资金、项目,优先开发最具潜力、最易爆发的资源,打造热点旅游线路产品,成功后再开发其他资源,形成打造一个景区景点、带热一个城市、带动一个区域的引爆效果。“十四五”期间,支持甘南冶力关景区、武威铜奔马景区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将已有大景区打造成为高文化品位、高服务质量、高商业价值的顶级文化旅游景区;将河西走廊景观廊道打造成为世界级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将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打造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美好的新兴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天水、兰州、甘南、张掖、敦煌等打造成为旅游中心城市(聚集区),形成旅游核心品牌和产业带动增长极。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快主干交通和风景道建设,完善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通过持续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满意度和舒适度,真正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

服务乡村振兴,培育乡村旅游增长极。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在全国异军突起。要乘势而上,着力打造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乡(镇)、重点县(市),扶持星级民宿、民宿集群、旅游合作社等乡村旅游市场主体,示范村、精品线、聚集区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甘肃味、乡土情”的“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集中改造农村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乡村垃圾净化、村容绿化、环境美化。大力振兴乡村文化,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非遗工坊建设质量和效益,尽可能把传统村落、乡土文化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并以引智进村、引客进村、引资进村的有效举措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农村文明程度提升。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引导康养产业、项目和人才向农村聚集,切实把乡村旅游业打造成为全省农村经济振兴的引擎。

用好红色资源,打开红色旅游新局面。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拳头产品,推动红色南梁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取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提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建设品质;统筹红色遗产和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或名村。探索发展“红色+生态农业、休闲康养、培训研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红色旅游创新融合业态;利用声光电、数字化等手段推进红色场馆、景区改造升级,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打造红色精品演艺项目,开发有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文创产品、红色餐饮、红色商品、红色文化等项目;持续打响“三区三州”红色旅游专列品牌,省内外抱团合作,跨区域推广营销,全面掀起甘肃红色旅游热潮。

深化文旅融合,壮大甘肃文旅产业。创新“文化+旅游”模式,将传统与现代、山水与人文深度融合,推出既有文化气息又为人们所喜爱的文旅融合业态,打造能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多消费的旅游目的地及文化产业园区。引导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省级文化产业园(基地)拓展旅游体验功能,增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打造文体商旅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拥有知名品牌、引领行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特别要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单位跨界融合,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开发,研发沉浸式演艺、非遗工坊、文化集市、国风短剧等文化创意产品及旅游商品,打造文旅文创融合业态新谱系,努力实现出圈出彩。

着眼扩大消费,促进文化旅游量质齐升。紧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各类场景、时尚消费相融合,大力发展节庆赛会、场景体验、主题公园、研学旅行、夜经济等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县域“千宴”“千宿”“千礼”“千艺”“千集”等文化旅游产业要素新场景和新供给,让吃陇菜、住陇宿、购陇礼、看陇戏、享陇福、逛陇集成为打卡甘肃的“网红套餐”。以敦煌夜市、兰州老街、天水古城、武都古今里等为引领,大力发展文旅夜经济,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城市及街区,让城市和景区亮起来、让游客留下来、让夜间消费火起来。将全省重大节会、体育赛事等办成“流动的景点、移动的景区、融合的典范”。持续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着力完善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的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扶持省属国有文旅企业及各类民营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全面增强我省旅游产业的活力和动力。重点推动骨干文化旅游企业和国有文艺院团稳步改革,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支持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专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着力扶持一批扎根农村、心系农民的乡村文化旅游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文化旅游规划策划、创意设计、研发孵化、管理咨询、营销推广等专业机构和服务企业发展。

加强市场监管,打造令游客向往的旅游环境。把游客满意作为最大目标,聚焦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消费、娱乐场所无证经营等市场顽疾,找准痛点、抓早抓小,全面净化文旅市场环境;大力开展旅游市场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高风险旅游项目标准化安全管理,保持对道路旅游交通安全的严管态势,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坚决守住文旅市场安全底线;不遗余力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绿色健康、安全和谐、服务优质、令游客向往的甘肃旅游环境,吸引国内外游客认识甘肃、了解甘肃、来到甘肃。同时,突出“一带一路”各类联盟组织、“国字号”媒体平台和主要客源城市优势,深化与友好国家、国际组织的合作,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如意甘肃”的品牌魅力和市场开拓力,推动中外游客讲好中国故事甘肃篇,不断提升甘肃文旅强省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力。

作者为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

--> 2023-07-21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2 2 甘肃日报 c100275.html 1 放大甘肃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