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榆中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 张燕茹)如何防治“漏油虫”,肥料如何配比?喷药的最佳期是啥时候?一场技术人员与农户的对话,7月4日在榆中县小康营乡深沟子村的一片胡麻地里进行。由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组织的这场“胡麻病虫害防治培训及‘飞防’现场会”,再次让农业与科技拉手,农民与专家结伴。
在深沟子村的一处示范田里,农技人员从农药配比、无人机喷施等方面,为当地胡麻种植户现场讲解、答疑释惑。大家对眼前长势良好的胡麻赞不绝口,特别是经受住了今年干旱、低温考验的胡麻新品种,显示出了优质特性。同样,在城关镇汉家窑坡村,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选育栽培着54个胡麻新品种(系)。来自省农科院生技所、作物所、植保所的专家详细观察各品系胡麻的生长情况,以及病虫害、土壤变化,并进行了现场会商。
近年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服务县域胡麻产业发展为己任,紧盯油料作物“扩面积、提产能”,通过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促进胡麻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试验站通过抗旱丰产新品种引进筛选、“漏油虫”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控、“控密节肥+地膜覆盖”等试验研究,因地制宜集成配套了旧膜穴播、高质量播种、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以免耕轻简、集约、高产、增效为特点,形成了一套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旧膜免耕穴播栽培技术,该技术胡麻亩产达到100kg,增产40%-100%以上,亩节本增收400元以上,增产显著、效果突出、收益明显,显著提升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效率。
为促进胡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增加胡麻产量,现场会还邀请到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兰州试验站站长叶春雷、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建平、胡冠芳,对当地种植农户集中进行了胡麻病虫害防治及栽培技术讲解,并现场发放了部分农药及叶面肥。主办方希望通过此举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的胡麻种植技术水平、增加胡麻产量、促进胡麻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