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荣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省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甘肃的数字经济发展要借鉴我国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大产业布局和政策导向力度,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数字园区。围绕“数字甘肃”将国家级数字园区和平台作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层次,高度重视园区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一是规划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使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的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突出四个高层次平台建设,包括丝绸之路信息港、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三是推动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区的数字化发展,重点打造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和白银高新区的数字化产业架构,使之成为能够带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四是在全省数字经济的产业布局上突出兰州、张掖、天水、酒泉、金昌、庆阳等地,依托国家平台建设,带动区域数字经济振兴。
数字工业。数字工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工程,要在政策和措施上突出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锚定“数字甘肃”和“制造甘肃”,以重点工业链为抓手,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引导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努力提升装备工业、制造工业、高新工业的占比。二是着力培育支持“数字企业”成长,着重培育数字型的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出口企业,逐步形成数字企业集群。三是挖掘甘肃工业资源和优势,着力培育数字工业,突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新型材料、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制造等。四是加快对现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改造,推进“智改数转”“大数据中心+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应用”“智慧脑”建设。
数字农业。加大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升级,助力提升甘肃特色农业的产业层次。一是在导向上更加重视,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突出给特色农业注入“智慧”“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要素。二是进一步做好数字农业的空间布局。围绕沿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四大特色农业集中区建设,做好设施农业、绿洲农业、寒旱农业、种子农业等方面的产业基地规划、投资建设、技术服务和政策跟进。三是促进数字农业向专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数字农业要与智慧农业、创汇农业、技术农业和商品农业融合考虑,统筹规划与建设。四是突出智能农业建设,推动智能农业园区、智能农业生产线、智能农业车间、智能农业工厂、智能出口农业产业带的建设。
数字三产。近年来甘肃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快,比重也很高,但是在结构上数字和技术含量还不明显。一是要给甘肃三产大量注入数字技术,提出“数字三产”“智慧三产”的发展思路。二是努力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不仅要提升文化、旅游、物流等“老三产”的数字化水平,还要增强金融、科技、信息等“新三产业”的数字化能量,规划建设兰州金融中心、河西金融中心和陇东金融中心,增强科创中心与地方产业和企业的融合发展能力。三是数字三产要从生产型服务与生活型服务两方面同时发力,不断扩大智能消费品的市场份额,为城乡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数字信息服务,推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数字贸易、保税维修、融资租赁等业态取得新突破,助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农业、出口产业等在地区生产总值(GDP)占比提高。
数字城市。城市是数字经济的主要承载地,是数字产业的汇集场所,所以,必须着力打造好数字城市。一是明确需要建设的重点数字城市。要围绕兰州市、中心城市和县城三个层次进行规划与建设,优先建设数字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城市。二是明确数字城市建设目标。既要明确数字城市的技术要求,又要明确数字城市的基本功能,着力打造“城市大脑”“政务中枢”“智造省城”“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明确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着力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超高清显示、自动化等产业集群建设上努力。四是要突出数字技术的实用性。建设5G+智慧甘肃,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交通、智能建造等。
数字管理。数字管理是现代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一是加快社会治理体系数字化建设。以“一云一网一平台”为载体,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自动化、电子化水平,提高城乡社会管理的数字化质量。二是明确数字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争取在几年内,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三是突出民生事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服务升级。促进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推进“一网通办”迭代升级。四是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数字管理和服务升级。应用成熟的设计、技术、管理、仓储、供销等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方式,帮助企业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力度。
作者为武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