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创作谈】

唯有热爱永久绵长

罗 旭

将观众熟知的人物拍出新鲜感

我们的拍摄对象是八十多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的事迹也被很多观众熟知,如何在9分钟左右的节目中展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拍出“陌生感”,让观众眼前一亮,是我们在拍摄前就遇到的难题。

在我们拍摄时,樊锦诗已在敦煌工作59年,一辈子守护敦煌石窟。“择一事,终一生”是我们节目的主题,但这59年来能讲述的内容太多了。因此,我们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结构,而是选择以点见面的方式。

我们要拍摄樊锦诗的诸多故事中的哪个点呢?这是我们拍摄之前要确定的主线。

将敦煌莫高窟数字化,是她最有成就的工作,但对纪实拍摄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这个角度的新闻采访太多了,不够有新鲜感;另一方面,敦煌莫高窟数字化,很多内容只能靠讲述,无法拍摄,因此我们开始寻找其他角度。

从拍摄角度来说,拍摄人物当前正在进行的事,是最好的选择。与樊锦诗的沟通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编撰石窟考古报告这条线索,这是她从北大毕业离校时老师的嘱托,正好契合了我们的主题,展现了“我和我的新时代”中的传承元素。

抓住细节、准确表达人物个性

我们决定用跟拍记录的方式,去记录樊锦诗本真的生活状态,尽可能多地抓拍细节、动作,以此展现人物个性。樊锦诗工作专注的状态,非常具有个人魅力,这也是我们非常想表现的。她对洞窟壁画的考证研究、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等,都非常能体现她极度严谨、认真、执着的态度。拍摄中,印象最深的是她寻找壁画角落中“小狮子”的那个眼神,非常的专注,完全沉浸其中,不停地思考、思索,这是非常具象的对“专注”的表现。

风铃声,是我们作品中最常出现的背景声之一。作品就是在风铃声中开始的,这个风铃声是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风铃声。这个灵感来源于当年常书鸿说,他搬家到北京以后听不到莫高窟的风铃声睡不着觉,而后来的几代人,包括樊锦诗在内,都是听着这个风铃声工作的,同时,挂风铃是为了防止鸟类停留,保护石窟,因此,风铃声也有一种守护石窟的意义,这与我们的主题不谋而合。

另外一个背景声,是樊锦诗拄拐杖的声音。作品中,樊锦诗在洞窟前缓缓走过的场景,充满力量的拐杖声,由远及近。紧跟着,下一个镜头切换到人民大会堂,仍然是在向前走,走向舞台中心,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肯定并颂扬了她扎根大漠的奉献精神和不凡的成就。

--> 2023-05-31 【创作谈】 2 2 甘肃日报 c89649.html 1 唯有热爱永久绵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