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典籍里的伏羲文化

伏俊琏

任维东是甘肃西和人,多年来,他对家乡满怀热爱之情,对家乡文化更是满腔赤忱。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手不释卷,用了数年时间,写成《伏羲文化渊源考辨》这本书。

就伏羲文化来说,因为久远的历史渊源,由孔门七十子后学编撰的《周易·系辞》是现存典籍中第一次对伏羲的历史贡献进行系统归纳,可作为战国中后期学术界研究伏羲的总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网罟,以佃以渔。”

从西汉末到东汉中叶,出现了大量的纬书,其中有关伏羲的内容不少。皇甫谧著《帝王世纪》,根据先秦以来流传的谱牒、百家杂记、汉代的谶纬之书,对黄帝以前帝王世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写成了《太昊帝庖牺氏世纪》,可以算作七十子后学以来第二次对伏羲氏进行的系统研究。这篇文章说伏羲“蛇身人首”,与汉代画像石砖中的伏羲形象相近,还强调伏羲“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皇甫谧的《太昊帝庖牺氏世纪》把伏羲当作一个延续了十多代的古帝之号:“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作为远古部族,它在繁衍壮大过程中有着大规模的迁徙,东渐南进,从而遍布陇东、关中、中原、山东以及江汉流域,就可以理解了。

到了唐开元年间,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在索隐《史记》时认为,三皇的事迹,典籍记载虽不多,“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世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三皇本纪》序)。于是综合诸家学说,作《三皇本纪》。其中《庖牺本纪》记载了庖牺画八卦、造书契、始制嫁娶之礼、养牺牲以庖厨、作五弦之瑟、以龙纪官等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篇》曰: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词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到了清初,著名古史专家马骕著《绎史》共160卷。《绎史》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5部分,太古记三皇五帝,共10卷。其中有《太皞纪》,汇集了《帝王世纪》《拾遗记》《汉书》《古名考》《史记》《潜夫论》《三坟》《淮南子》《管子》《吕氏春秋》等20余种古代典籍中有关伏羲的历史记载,并加以考辨。

20世纪前叶,是伏羲文化研究的一次大转折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一些著名学者曾涉及伏羲的研究。如1915年,张之纯在《中国文学史》一书中专设《伏羲时代文字之权舆》一节,讨论伏羲时期的文明程度。蒙文通有《三皇五帝说探源》,吕思勉有《三皇五帝考》,顾颉刚、杨向奎有《三皇考》,尚秉和有《伏羲神农黄帝时社会状况》,杨宽有《三皇传说之起源及其演变》等,用历史学、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伏羲,给错综的古史传说一个新的解释。

任维东的《伏羲文化渊源考辨》认为先秦时期的“昆仑”就是今天西和县姜席镇与礼县雷王乡之间的八盘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昆仑,就是八盘嘴。“是生两仪”是指八盘嘴东南方和西北方如鸟之两翼的地形地貌;因为这两地之间有一条反S形的线,恰似太极图。书中对这种说法进行了考证和说明。

《周易》这本书古来一直热度不减。在汉代,官方《易》学进“六艺略”,而民间《易》学只能进“术数略”。“太极”“八卦”本来向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认识人生和社会的“框架”,不同的人可以把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对人生的体悟,对社会的认识装进其中。明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民间学术的基础是民俗,它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 2023-05-23 2 2 甘肃日报 c87646.html 1 典籍里的伏羲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