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安蓓 高敬 严赋憬 张涛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6年,2000多个日夜。华北平原上,一座新城破土、萌芽、生长。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谋划选址到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一)决策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个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
这是一次特殊的考察调研。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前往河北省安新县。
这一天的华北平原,雪后初霁,万物润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王镇小王营村的一片开阔地,现场察看。这里就是规划中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在展开的规划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区位、规划状况,详细了解人口搬迁安置、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条件等情况。
“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人口密度有多大?拆迁人口有多少?”习近平总书记细细询问。他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天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新县主持召开了一场小型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一个多月后,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雄县”“安新县”各取一字,既尊重历史,又寓意吉祥。
雄安这座新城,开始孕育生长影响未来的力量。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发展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核心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蹚出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如何在时代的演进中焕发出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正在快速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破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协同发展?一系列时代追问,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
赴天津调研、研究河北发展问题、考察首都北京……在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构想也逐渐浮出水面。
“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方向愈加清晰,思路更加明确,在京外设立一座新城的战略构想逐渐成熟。
“多点一城、老城重组”——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这一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设新城问题。
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201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城。”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6月印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
这个集中承载地选在哪里?以何种定位出现?
这一历史性选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有关方面,召开专题会议和小范围会议,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轮对比,反复论证新区选址。
一次次重要讲话、一场场科学论证、一步步深入推进……从思考到谋划,从批示到规划,从要求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设立新区的战略思考不断深入,构想逐渐变为现实。
选择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区,这个地方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连成一片,达不到疏解目的;太远则难以接受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不能更好地承接和转移非首都功能。
“雄县-容城-安新”这一方案在几个方案比选中逐步得到确认,最终脱颖而出。这里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
2016年5月27日,这是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日子——
这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审议《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雄安新区”首次出现在汇报稿的标题之中。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个新区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
回忆雄安新区从谋划到设立的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千年大计,体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和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对雄安新区的期待,绝不仅仅是京津冀的一个新区,还要看得更远,希望它在新时期全国的发展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千年之城,从此起航。
(二)规划
“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立夏时节,白洋淀碧波荡漾,水鸟翩跹。从码头坐船出发,半个小时水程就来到赵庄子村——电影原型“小兵张嘎”的故乡。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来,他说:“小时候读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对这里十分神往。我曾在河北正定工作,但也一直没有机会来。”
走过安新县郊野公园的白洋淀大堤,沿着长长的木栈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淀区深处。他登上一座木制观景台,环视开阔的白洋淀,但见波光粼粼,尚未返青的芦苇荡在阳光下金灿耀眼。
九河下梢,北地西湖。坐拥“华北明珠”白洋淀,雄安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但过去一段时间,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威胁。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两年后,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雄安新区考察。谈到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时,总书记谈起选址的考虑:“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容城县仇小王村村民仇向国曾是一名护林员,他经常回想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
2019年1月16日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林区全貌。
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6年来,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白洋淀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野生鸟类已达252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46种……“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淀区风貌神采绽放。
6年来,“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7万多亩,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秀林的树越长越壮,淀里的水越来越清,大家都盼着总书记能再来看看。”仇向国说。
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格外重视,在谋划设立和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数次重要会议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
6年时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责任,在雄安新区得以生动体现。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昔日革命老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的农家乐几乎爆满。“6年前,乡亲们聚在一起畅想家乡的未来,现在大家都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白洋淀淀区深处的赵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文祥说。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最重要的一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殷会良感慨万分。
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体系编制;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统领,“1+4+N”规划体系逐步成型,为新区稳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2月22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后的今天,我们设立雄安新区要瞄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目标,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一个样板。
2018年4月2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公布,雄安新区的蓝图正式呈现在世人眼前。
立足千秋,建设雄安。
2019年1月,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现在有了蓝图,雄安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可能今年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了。”
蓝图绘就,击鼓催征。
(三)建设
“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清晨6点50分,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缓缓驶出雄安站,向首都北京一路飞驰。晨曦中,雄安站这座水滴形的银灰色建筑美轮美奂,宛如白洋淀荷叶上的一滴露珠。
杨斌,曾担任京雄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在他珍藏的一段视频中,“青莲露珠”还是一片建设工地。“当时我们就站在这里,总书记同我们进行了连线。”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16日到雄安新区调研时,前往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在那里通过大屏幕连线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施工现场的建设者。
视频连通那一刻,建设现场沸腾了。
“京雄城际铁路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杨斌头戴安全帽站在脚手架前,高呼一声:“同志们有信心没有?”“有!”嘹亮回答响彻旷野。
看到这个场景,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现在是数九寒冬、天寒地冻,但我们的铁路建设者仍然辛勤劳动着。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全国人民都期待着你们的捷报!
一年多后,捷报传来。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广大建设者用双手书写出连接北京和雄安的“中国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寄予殷切期望:“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的丰富内涵。
协同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深层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赋予雄安新区发展自主权,只要有利于雄安创新发展的要全力给予支持。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察看服务窗口,了解新区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工作情况。
“你们是第一批来雄安创业的企业家吧?”在政务服务中心,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询问,企业家们围拢上来,争相讲述在雄安的创业梦想。
总书记勉励大家:“我们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各方面企业共同参与。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北京的企业,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握住历史机遇,做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弄潮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中国电科集团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雄安分公司总经理常永山激动不已:“总书记说我们是新区第一批弄潮儿,这是莫大的鼓励。”常永山和同事们投入到雄安智能城市规划建设中,参与了雄安新区一网通办、中国雄安集团办公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设,把干事创业的热情倾注到未来之城的一砖一瓦。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工作人员文慧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务服务中心考察的情景同样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总书记的句句嘱托,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文慧说,我们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来新区干事创业的企业家留得住、发展好。
今天的雄安新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年轻人怀揣梦想从远方来雄安新区创业,本地人满怀希望回家乡干事创业。
雄安站候车厅,一座“千年轮”吸引着往来旅客的目光。它的起始日期被设定为2017年4月1日——“雄安”第一次被公众知晓的日子。“千年轮”的底座上,镌刻着8个金色大字——“千年之计 始于当下”。齿轮不停地转动,记录下历史前进的轨迹。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中国式现代化将在这里演绎出更多更美好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