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赵晓燕
近日,行走在平凉的广袤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处处涌动着文明之风,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平凉市紧扣市委“3659”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步稳蹄疾
近日,在静宁县李店镇常坪村的果园里,苹果花竞相绽放,清香淡雅,令人陶醉。
常坪村所在的常坪塬,是李店河流域10万亩苹果出口创汇基地,种植的山地苹果个大、色艳、病虫害少、口感醇香,苹果产业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依靠苹果产业,我们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目前全村有8户盖了二层楼,20户在县城买了房,超过60户村民家里购买了小轿车……”说起产业发展带给群众的好处,常坪村党支部书记常调相深有感触。
常坪村群众的生活变化,正是平凉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2022年以来,平凉市聚力集群成链,以工业化思维谋划推动产业振兴,锚定三年倍增行动,提质效、增量级,推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链条锻造、绿色循环、融合发展,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91亿元,比2020年增长32%。
养殖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143个农业产业链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精深加工牵引产业价值提升,新(改)建龙头企业17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2户,累计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到户资金11.41亿元,兑现分红4471万元。
静宁县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庄浪县朱店镇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庄浪县一鸣果品专业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入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强,崆峒肉牛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同时,农产品品牌培育实现新突破,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农业多元化价值得到拓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5个,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0.84亿元。
2022年,平凉市肉牛出栏量达39万头,苹果产量达215万吨,蔬菜产量达7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91亿元。
组织人才迸发活力
孟台村,是华亭市马峡镇最偏远的行政村。自从完成村“两委”换届,村干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学历的年轻人成了村“两委”的主力军。
“要有想法、有活力,最重要的是爱农村。”这是雒文瑞当选孟台村党支部书记后,对新一届村干部提出的要求。
在雒文瑞的带领下,全村党员积极带动群众发展药材种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撂荒地整治、输转村社富余劳力、整合资源创办企业,村民收入有了稳步提升。
2022年以来,平凉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组建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委54个、链上经营主体党组织377个,选树乡村振兴好支书100名,培育致富带头人1.8万人,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193期,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63万人,凝聚了各方力量,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静宁县贾河村“聚焦党建引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家门口驿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同时,全力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特岗计划、“三区”人才专项计划、订单定向培养项目、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深入实施“一重点产业一人才工程”,为每个产业链列支5万元专项经费,“平凉市科技人才助推设施蔬菜产业链发展”等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直评农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名,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乡风文明提质增颜
“大娘,您有65分,可以兑换电热水壶。”近日,崇信县黄花乡黄花塬村的文明诚信积分超市热闹非凡。
“我通过积极参与村里的活动获得积分奖励,可以到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刚兑换完东西的村民李麦花高兴地说。
自从有了文明诚信积分超市,黄花塬村群众参与“美丽庭院”活动的热情更高了,村里环境也更加整洁了。
2022年以来,平凉市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服务功能,开展政策宣传、文化科技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8000多场次,选树10个市级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0个最美文明实践站(所)和10名最美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和“一行动、一活动”,全市共开展宣讲活动580场次。组织1.86万名干部与农村“三留守”和特困群众建立关爱联系制度,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文化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
十大孝子、孝道红黑榜、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评选活动,设立好人榜、好人墙等,利用“道德讲堂”、好人故事巡讲等形式,深入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此外,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守护农村发展的文化根脉。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建成乡村民俗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乡村记忆”类博物馆、纪念馆、民俗展馆66个。
结合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打造泾川温泉康养小镇、安口陇窑陶瓷康养小镇、界石铺红色小镇等8个文旅康养小镇和皇甫谧康养产品研发等项目。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充分利用现有崆峒笑谈等28个非遗传习所和非遗项目保护基地,开展乡村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生态家园绿色宜居
“现在又能喝到葫芦河的水,小时候河水甘甜的味道回来了。”在葫芦河畔长大的静宁县城川镇鲍家咀村村民陈发财说。
清淤、截污、保洁、绿化……静宁县筹资金、下硬手,通过实施一系列治水措施,葫芦河地表水环境逐步恢复,水质稳定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平凉市重点围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等工作,加强协作配合,狠抓任务落实,全力推进全市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5个,通过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等方式进行治理,70个乡镇水源地已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实施一批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煤矿采空塌陷区域恢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黄土高原塬面保护、淤地坝除险加固、生态河堤治理等重点工程均按计划推进。
2022年,累计争取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76亿元,支持实施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等项目,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争取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130万元,实施了2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让好山好水好风光造福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