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感恩奋进七十年 同心筑梦新时代】

硕果累累满目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4月,放眼张川大地,春潮涌动,芳草鲜美,草长莺飞。

从蔬菜大棚到广袤田野,从美丽乡村到新型城镇……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宜居宜业的城镇村落,见证着70年来张家川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70年来,张家川县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农业从缓慢发展到插翅腾飞,农村从凋敝落后到繁荣昌盛,农民从生活困难到追求富裕,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呈现着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和谐宜人的新景。

土地为粮食之本。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标准保护,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为切实做好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胡川镇抢抓今春雨水充沛、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吹响春耕备耕集结号,多措并举抓落实,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开好局、起好步。

胡川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胡川镇春耕总面积约48087亩。其中,春播粮食作物39034亩、油料作物4574亩、蔬菜4479亩。播种面积持续稳定。

近年来,张家川县把抓好粮食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按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要求,做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

仅去年,完成撂荒地整治9.4万亩,其中,种植玉米5.87万亩,马铃薯1.2万亩,其他作物2.33万亩。组织全县3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各类农业机械9000余台套,完成机耕61.5万亩,机收22万亩。全面落实2754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192万元种粮补贴、60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川县撂荒地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农机化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保险承保力度由大到强,全县粮食实现连年丰收,有效供给增加,粮食仓满库盈,市场供应稳定。

产业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发展好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在张家川镇刘家村的张家川县现代果业产业园种植冬暖棚里,红彤彤的樱桃已开园上市,订单不断;在木河乡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玻璃温室大棚里的草莓鲜红娇嫩,不少消费者慕名而来,体验采摘乐趣;在刘堡镇米家村甘肃禾润亿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猴头菇长势喜人……

张家川县围绕构建“4+2”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衔接资金13405万元建成产业园区、示范基地17个。投资6270万元建成种植类产业园2个、示范基地7个。投资7635万元建成养殖场4个、饲草中心1个、冷水鱼休闲农业基地3个。

按照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的思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力度,累计完成国家地理标识产地认证2个、“甘味”品牌3家、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

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在不断探索中,张家川县蹚出了一条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发展路径,让全县特色农业产业“聚势蝶变”。

村子还是那些村子,人还是那些人,可思路变了,产业起来了,农村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一幅宜居宜业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行走在恭门镇天河村的村头巷尾,百花盛开、草木葱茏、处处有景。各项娱乐设施配备齐全,大人带着小孩穿梭其中,一片欢乐祥和。而在小吃冷饮摊点前,也有不少游人驻足品尝,乡村旅游不仅让天河村启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动机”,而且找到了乡村振兴的“落脚地”。

天河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天河村先行一步,乡村旅游、文化打造、产业升级都为天河村提供新动能。

“乡村美,既要产业兴、农民富,也要环境优。”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张家川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百日攻坚”行动。2022年配备垃圾分类处置设施280套,美化庭院2.8万户,255个行政村建立了完善长效的保洁机制。

--> 2023-04-29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感恩奋进七十年 同心筑梦新时代】 2 2 甘肃日报 c83212.html 1 硕果累累满目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