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威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近日,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首个国际自愿碳减排标准(VCS)项目交易成功,实现碳汇收益215.2万元,标志着武威市林业碳汇交易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武威市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整体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和提质增效行动,扩大林草资源面积,多途径增加林草碳汇总量。“十四五”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02.1万亩,封山沙育林草24万亩,退化林修复18万亩,综合治理退化草原136.7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效39.6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922万亩,草原面积达到1452.4万亩。
按照国家林草局和省林草局部署要求,武威市积极配合做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不断探索拓展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调查核实区域内森林碳储量、碳汇潜力、碳汇树种等基础资料,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全市符合碳汇交易的造林面积275.8万亩,符合碳汇交易的草原面积487.11万亩。经测算,全市现有林草资源可开发规模每年可产生碳汇收益4037.2万元。
武威市按照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定位,紧跟国家“双碳”战略进程,充分挖掘林业“碳库”价值。2020年以来,凉州区和古浪县主动对接碳汇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碳交易,将符合条件的人工造林项目开发成为核证碳标准下的自愿减排项目,共核定人工造林碳汇交易面积45.2万亩。2022年12月在国际自愿减排委员会成功注册碳汇交易项目,签发林业碳减排量6.1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