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梦阳 王卓伦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六个成员国以及埃及、伊拉克、约旦的外长14日在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开会,针对叙利亚危机达成共识,强调“阿拉伯世界在结束危机的努力中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性”,并同意加强磋商以确保这些努力取得成功。
最近一段时间,中东多国走向和解: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叙利亚外长12年来首次访问沙特,也门和平进程出现积极进展,卡塔尔和巴林决定恢复外交关系,土耳其和埃及改善双边关系……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等国际积极力量的推动下,中东地区国家谋求发展与合作、加强战略自主,中东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
和解举动频现
在中方支持下,沙伊两国代表今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达成“北京协议”。4月6日,沙伊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沙伊复交给世界带来重大利好消息,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中东国家和解进展更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
伊朗官方本月3日证实,总统莱希已接受沙特国王萨勒曼的邀请,将访问沙特。12日,伊朗代表团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筹备重开使领馆事宜。沙特代表团8日已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
也门和平进程也出现积极进展。本月6日,也门政府高级官员在利雅得与沙特国防大臣哈立德·本·萨勒曼举行会谈。9日,胡塞武装高级官员迈赫迪·马沙特在萨那会见沙特代表团。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14日开始持续3天的大规模换俘行动。
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12日抵达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对沙特进行访问并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举行会晤。这是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叙外长首次访问沙特。据报道,沙特方面计划邀请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参加将于5月由沙特主办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
同样是在12日,卡塔尔与巴林决定恢复两国间外交关系。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13日表示,土耳其和埃及同意改善双边关系,把两国外交关系恢复到大使级。
战略自主加强
分析人士认为,愈发重视发展是中东国家走向和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美联储连续加息等因素导致中东多国资本外流、本币贬值、通胀加剧,这促使这些国家更多聚焦发展,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于是摆脱美国控制、缓解并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外交方略日益成为该地区共识。
沙特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认为,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以及中东地区出现的其他和解进展,其根本原因是追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各国对发展的需求使在本地区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各国外交战略自主性正不断增强。
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表示,出于对粮食安全、能源供应和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的担忧,许多中东国家间的联系正变得愈发紧密,倾向于更多地通过区域合作来解决国内问题。
还有中东分析人士指出,中东地区已形成“发展引领外交”的趋势,今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将主要从本国发展需求出发,不会像以前一样对抗、站队。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渡过难关,得到越来越多中东地区国家领导人的认可。
2022年11月,阿盟峰会时隔三年后回归。峰会以“团结”为口号,就阿拉伯世界加强共同行动并实现现代化达成一致,反对一切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的做法,坚持阿拉伯国家的问题由阿拉伯人自己解决。今年以来,中东地区多对双边关系走向“破冰”,多个长期热点问题持续降温,更表明走向和解、走向团结已是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一股潮流。
“向东看”成优先选择
3月10日,沙特和伊朗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中国促进和平的积极作用和能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对中方促进沙伊之间对话的努力表示感谢。阿拉伯议会发表声明说,协议不仅有助于恢复中东地区的稳定并努力解决悬而未决的危机,也有助于维护全世界人民和平安全。
分析人士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动沙伊握手言和是中国倡导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实践,为世界各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提供重要示范。
沙特国际问题专家沙巴尼说,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地区国家的发展愿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具创造力的思路。
土耳其一家媒体机构负责人通奇·阿克科奇表示,大部分中东国家都在寻找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向东看”是很多中东国家的选择。阿克科奇说,“没有美国的中东可能会是一个更加团结、稳定、欣欣向荣的中东。”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研究中心一份题为《中东:从十年冲突到和解时代到来》的政策报告指出,地区力量正发生重大调整,地区秩序不再受美国操纵。伊朗迈赫尔通讯社也发表文章强调,种种迹象表明,“单边主义时代正在结束,新的世界和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据新华社开罗4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