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高敬 黄伟)12日,《共建“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北京宣言》在京通过,推动各方建立全覆盖的预警系统,实现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预期结果,提高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在气象领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当天举行的“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高层论坛暨第50期多国别考察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广发、频发、重发、并发。早期预警能够极大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成为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据了解,通过多年实践,中国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中国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和作用正在不断显现。2022年,气象信息为中国公众挽回的气象灾害损失为5300多亿元,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公众接收率达97.7%,公众满意度达93分。
论坛期间,世界气象组织、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了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这份协议旨在通过开展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物资援助、联合举办活动等,帮助包括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相关国家提升全民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陈振林表示,中国气象局将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全民早期预警工作,分享中国在早期预警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与发展中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共同提升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能力,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建设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