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春日三色:半见 窃蓝 退红

桃花(资料图)

树木发芽(资料图)

水 若

书籍中有一些有趣雅致的词,是关于中国传统色的。春日里,半见、窃蓝与退红,这三个词,在新柳、蓝空、桃花上得以复活。

半见新柳

半见,书中写道是春天的柳色。确切说,是早春柳色。出门去,道路两边柳芽初生,在枝上点染极轻极淡的微黄,似有若无,隐约可见,看不分明,正是“半见”。

“半见”字面极普通,离美感诗意远,需细细寻味,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妙,也是中式审美之妙。

欲见不见,如烟似雾,是早春柳色,也是含蓄蕴藉的中国色彩表达。

春讯还未明晰,绿意在柳条内蕴蓄,生命之音汩汩响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但人能感觉到有什么不一样了。

过些时日,微黄的嫩芽爆出,不是沿枝条涂抹,是星星点点,幼小却坚韧。因细小,只有“半”。因坚韧,所以“见”。半见,不只是春景,是诗,也是哲学。

微黄渐成浓绿,枝条变得丰腴繁复,柳的初长完成。生命原是开始于轻微却强大的萌动,所以人们喜爱春天,存着希望。

窃窃蓝空

窃,安静,有些敬畏和收敛。窃喜,是在心里悄悄开心。窃蓝,是小心翼翼的蓝色,是怀着羞怯与愧意暂借的蓝吧?因为本不属于自己,所以不敢太蓝,只敢轻轻浅浅,只要是蓝就好。

“不敢”,是敬畏、约束,是古老文明的规则。春天的晴空,是窃蓝。这是轻轻浅浅的蓝,安安静静的蓝,自敛自省的蓝。

春天的蓝空,是性情文静柔顺的少女。夏天的天空,则蓝得底气十足,浓重、敞亮。

窃蓝的天空,带着古意。

一抹退红

“半见”是人站在色彩之外看,“窃蓝”是色与色之间的交流,“退红”呢?它只是颜色本身。

中国传统色彩之一的退红(别名为不肯红),只红一点点,是散散淡淡的红,是女子粉白的面庞上一抹轻轻扫过的红晕,更是唐代的流行色之一。

退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攀比,任世间百媚千红,铺天盖地。桃花的颜色,就是退红,红得浅淡随性,似有点漫不经心,有人赞美也好,有人贬斥也好,且随他们去,我自是我,颜色不一样的花朵。

色彩变化极其微妙,中国传统色,有些与现实之物对应,有些则不然,这也正常。本来,中国传统色既可来自天地万物的具象,也可来自人类心灵的意象。

中国传统色的魅力正在此,表述玄虚、模糊、朦胧之处,也正好是想象力与美滋长的空间。

与现代西方对于色彩用精确的数值命名不同,古汉语对色彩的命定,往往依赖于一两个汉字,比如天水碧、暮山紫、月白、牙绯……

诗意缥缈的色名,每一个都蕴含着极强的主体意识,无可替代,个性十足,虚与实、俗与雅,水乳交融,这是中国人才能有的创造。

色彩不再是被人为制造,任人驱遣使用,而是一种天然的存在,是物象的呈现,是时空的巧合。

这就是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般的中国传统色。这珍贵独绝之美,曾被遗落、忽略,如今已渐渐被对美有着执念的我们一一重拾、重现。

--> 2023-04-12 2 2 甘肃日报 c79338.html 1 春日三色:半见 窃蓝 退红 /enpproperty-->